鲁鱼亥豕 lǔ yú hài shǐ
鲁鱼亥豕的意思
把“鲁”字误为“鱼”字,把“亥”字误为“豕”字。指文字传抄或刊印错误。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似。’”
1. 【解释】:把“鲁”字错成“鱼”字,把“亥”字错成“豕”字。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2. 【出自】: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3. 【示例】:因取历朝著录,略其鲁鱼亥豕之细,而特以部次条别,疏通伦类,考其得失之故,而为之校雠。 ◎清·章学诚《校雠通义》
4.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鲁鱼亥豕的近义词
鲁鱼帝虎、阴差阳错
成语词典:鲁鱼亥豕
临渊羡鱼:《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意思是说,站在水边想得到鱼,就不如回家去织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仍无济于事。渊:深潭。羡:希望得到。
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肉百姓: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
浑水摸鱼:也说混水摸鱼。比喻乘着混乱捞取利益。
鲁莽灭裂: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漏网之鱼:比喻侥幸脱逃的罪犯、敌人等。
如鱼得水: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鱼死网破:比喻斗争双方同归于尽:拼个~。
沉鱼落雁:《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来用“沉鱼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鱼米之乡:指盛产鱼类和大米的富庶的地方。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水深鱼聚:聚:聚集。水越深鱼越聚集。比喻越有德行,依附他的人就越多。
以鱼驱蝇:鱼腥能招来苍蝇,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鲁殿灵光:灵光:汉代殿名。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临渊窥鱼:常写作“临渊羡鱼”,比喻虽有愿望而不采取行动。
釜底游鱼:在锅底游动的 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鱼县鸟窜:鱼被钓,鸟逃窜。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飘泊流离,处境十分险困。县,通“悬”。
蜂合豕突: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池鱼之殃:比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也说池鱼之祸。见〖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信及豚鱼:及:达到;豚:小猪。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封豕长蛇:大猪与长 蛇。比喻贪婪凶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封:大。
雁行鱼贯:形容许多人排成行列有秩序地行进或做某种动作。
三豕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龙首豕足:犹言牛头不对马嘴。指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黜周王鲁:汉 代《公羊》学家因《春秋》用 鲁 记年,认为这是贬降 周 而以 鲁 为王。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所书之王,即 平王 也;所用之历,即 周 正也;所称之公,即 鲁隐 也;安在其黜 周 而王 鲁 乎?”孔颖达 疏:“若黜 周 王 鲁,则 鲁 宜称王,周 宜称公。此言 周 王而 鲁 公,知非黜 周 而王 鲁 也。”《晋书·王接传》:“《公羊》附经立传…… 任城 何休 训释甚详,而黜 周 王 鲁,大体乖硋。”
鱼贯而行: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豕虎传讹: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同“豕亥鱼鲁”。
龙阳泣鱼: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鱼烂而亡: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
枯鱼衔索:衔:含;索:绳子。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
大鱼大肉: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鳄鱼眼泪:西方古代传说,鳄鱼吞食人畜时,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的假慈悲。
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
游鱼出听: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食鱼遇鲭: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鱼水之情: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水到鱼行: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鱼鳖海怪:在海洋中生活的怪物。
瞎子摸鱼:比喻漫无目标、乱抓一气、盲目地干事情的坏作风。
鱼瞵鹗睨: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鸱张鱼烂:比喻外表嚣张,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
三豕渡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鱼纵大壑:壑:大水坑。鱼跳进了大水坑。比喻遇到了施展才能的场所或时机。
得鱼忘筌:《庄子 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意思是:筌是捕鱼的竹器,鱼已捕得,就忘掉筌。比喻成功之后,便忘了原来依靠的东西。
鱼贯而前:像游鱼一样连贯地向前行进。
白鱼入舟: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鱼水和谐: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鱼游沸鼎:鱼在锅里游。比喻处境十分危险,有行将灭亡之虞。
鹿驯豕暴: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
鱼雁沉杳:杳:远得不见踪影。比喻书信断绝。
白鱼赤乌:为祥瑞之兆。
鱼贯而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撒水拿鱼:抽干水捉鱼。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以筌为鱼: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雁素鱼笺:指书信。
鱼菽之祭: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公羊传·哀公六年》:“陈乞 曰:‘常 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何休 注:“齐 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清 龚自珍《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鱼菽之奠”。明 杨慎《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 杨慎 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 毛君 以正 之灵。”
鱼馁肉败:馁:鱼臭烂;败:肉腐烂。鱼烂肉腐。泛指变质的食物。
漆女忧鲁:指不当政的人对国事担忧。
冻浦鱼惊: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穷池之鱼:比喻处境非常困难的人。
池鱼堂燕:比喻无辜受祸。
水大鱼多:水面宽广,鱼必众多。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的丰盛而丰盛。
瓦影之鱼:比喻求庇于人。
鱼沉雁渺: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狼突豕窜: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同“狼奔豕突”。
鲁连辞赏:《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此时 鲁仲连 适游 赵,会 秦 围 赵,闻 魏 将欲令 赵 尊 秦 为帝”,乃挺身而出,义不帝 秦,“秦 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 魏 公子无忌 夺 晋鄙 军以救 赵,击 秦 军,秦 军遂引而去”。“於是 平原君 欲封 鲁连,鲁连 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贯鱼之次: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水浊鱼噞:因水太浑浊使鱼喘不过气来,只得露出水面张口呼吸。比喻苛政之下民不聊生。
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