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石程书 xuán dàn chéng shū

悬石程书的意思

形容勤于政事。

1. 【解释】:形容勤于政事。

2.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悬石程书的近义词

衡石程书

悬石程书

成语词典:悬石程书

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形容刻苦学习。悬梁:东汉时,孙敬晚上读书怕打瞌睡,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拴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一低,绳子就会把头皮揪疼,从而清醒过来继续读书。刺股:战国时,苏秦夜间读书,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使自己清醒,继续读书。

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悬崖勒马 [ xuán yá lè mǎ ]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悬崖峭壁 [ xuán yá qiào bì ] 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博览群书 [ bó lǎn qún shū ]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程门立雪 [ chéng mén lì xuě ]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水落石出 [ shuǐ luò shí chū ]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书声琅琅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 ]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读书得间 [ dú shū dé jiàn ] 读书能心领神会。间:间隙,比喻窍门。也指在书本字句之间可以获得新的见解。

计日程功 [ jì rì chéng gōng ] 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程:估量,考核;功:成效。

锦绣前程 [ jǐn xiù qián chéng ] 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罄竹难书 [ qìng zhú nán shū ] 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坚如磐石 [ jiān rú pán shí ] 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奋笔疾书 [ fèn bǐ jí shū ] 奋笔:提起笔来。疾书:快速地书写。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常用来形容写作时的状态,表现出书写者的专注和创作的激情。

一介书生 [ yī jiè shū shēng ]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以卵击石 [ yǐ luǎn jī shí ]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铁石心肠 [ tiě shí xīn cháng ] 形容人心肠像铁和石头一样坚硬,不为感情所动,冷酷无情,对他人的痛苦或请求毫无怜悯之心。

一石二鸟 [ yī shí èr niǎo ] 扔一块石头击中两只鸟,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种目的,强调行为的高效性与结果的多重收益。

鹏程万里 [ péng chéng wàn lǐ ] 比喻前程远大,发展前景广阔,常用于祝福或形容抱负非凡。

悬壶济世 [ xuán hú jì shì ] 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悬壶”是行医的代称,医者通过自己的医术来救济世间的病人,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医德和人道主义精神。

投石问路 [ tóu shí wèn lù ] 原指夜间行路时投掷石块,以探测前方路况;后比喻在行动或做事前,先以某种试探性的举动了解情况,观察反应,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日夜兼程 [ rì yè jiān chéng ] 指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或工作,形容为了达成目标而抓紧时间、加速前进,强调行动的紧迫性和坚持不辍的状态。

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形容风力极大,刮得沙子飞扬,石头滚动,多用来描绘恶劣的风沙天气或强劲的自然风势。

书香世家 [ shū xiāng shì jiā ] 指世代都有读书人的家庭,形容家族中文化氛围浓厚,以读书、治学为传统。

擎天柱石 [ qíng tiān zhù shí ] 擎:向上托。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来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

玉石俱焚 [ yù shí jù fén ] 美玉和石头一同烧毁,比喻无论好坏、贵贱的事物或人,一同被毁灭或遭受灾祸,侧重在冲突或灾难中不分良莠地同归于尽。

书香门第 [ shū xiāng mén dì ] 指世代读书、崇尚文化的家庭,形容家庭有读书的传统和文化氛围,多含褒义。

海枯石烂 [ hǎi kū shí làn ] 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来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或永恒不变的誓言(尤指爱情、友情等情感的坚贞)。

著书立说 [ zhù shū lì shuō ] 指撰写书籍、创立学说,用以表达思想、传播理论或总结知识。

各奔前程 [ gè bèn qián chéng ] 指各自朝着不同的目标或方向去努力,形容人们分别后为了各自的前途而奔走,不再共同前行。

悬崖绝壁 [ xuán yá jué bì ] 形容山势险峻。悬崖:高而陡的山崖;绝壁:陡直的山崖。

琴棋书画 [ qín qí shū huà ] 本指古琴、围棋、书法、绘画四种传统技艺,是古代文人雅士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现多泛指各种文艺技艺或文化素养。

焚书坑儒 [ fén shū kēng rú ] 指秦始皇焚烧儒家典籍、坑杀儒生的历史事件,后用以比喻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与迫害,也指强行扼杀思想、禁锢言论的专制行为。

石破天惊 [ shí pò tiān jīng ] 原形容箜篌演奏的声音激越震撼,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或事态发展出人意料,使人震惊。

心如铁石 [ xīn rú tiě shí ] 心里像铁和石头一样坚硬,形容意志坚定,不为感情或外界因素所动摇,也指人心肠硬,冷漠无情。

世代书香 [ shì dài shū xiāng ] 指家族世代都有读书人的传统,形容家庭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氛围代代传承。

苦口恶石 [ kǔ kǒu è shí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孟孫 之恶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后因以“苦口恶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规劝。《周书·萧詧传》:“苦口惡石,想勿余隱。”

泉石膏肓 [ quán shí gāo huāng ] 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丹书白马 [ dān shū bái mǎ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石投大海 [ shí tóu dà hǎi ] 指将石头投入大海,比喻投入的东西或发出的信息毫无回应,彻底消失,毫无成效,侧重表示事情没有任何结果或反馈。

名书锦轴 [ míng shū jǐn zhóu ] 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废书而叹 [ fèi shū ér tàn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漱石枕流 [ shù shí zhěn liú ] 旧时指隐居生活。

蝇头细书 [ yíng tóu xì shū ] 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兼程并进 [ jiān chéng bìng jìn ] 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书香铜臭 [ shū xiāng tóng chòu ] 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临池学书 [ lín chí xué shū ] 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振笔疾书 [ zhèn bǐ jí shū ] 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身当矢石 [ shēn dāng shǐ shí ] 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