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由此亡 qǐng yóu cǐ wáng
请由此亡的意思
请允许我从此离开您。
【解释】:请允许我从此离开您。
成语词典:请由此亡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后用“负荆请罪”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
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牢:牲口圈。
等因奉此:“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诸如此类: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不胜枚举。
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请君入瓮:《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记载,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 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 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 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多此一举:做不必要的 、多余的事情:何必~。
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以此类推:根据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与此类似的其他事物的道理。
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非此即彼: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身不由己: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唇亡齿寒: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多指两个邻国)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颊骨)车(牙床)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不请自来: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此起彼伏:也说此起彼落、此伏彼起。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地起落。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 容照顾不过来。
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名存实亡: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
果然如此: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乐此不疲: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由此及彼:从这一点到那一点。表示更进一步。及:达到。
彼此彼此:客套话,指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嗟悔亡及:后悔也来不及。
莫此为甚:没有什么能够超过这个的了。宋洪迈《容斋三笔·枢密称呼》:“名不雅古,莫此为甚。” 甚:超过,胜过。
遗魂亡魄:指抛弃思虑,停止精神活动。
请人捉刀:捉刀:指代人作文。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亡国之道:道:道路,途径。国家灭亡的途径。比喻执政者违背民意,不得人心。
亡国富库:亡:灭亡;国:国家;富:富足;库:国库。国家灭亡,国库富足。指为求国库富足,对百姓残酷压榨,横征暴敛,从而使国家灭亡。
迎门请盗:比喻至孝。
不枉此行: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表示某种行动很值得,很有所收获。
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此发彼应: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鱼烂而亡: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
断发请战:旧时指将士急于出征,士气高昂。
不虚此行: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仅此而已:只是这样罢了。
言由衷发:衷:内心。言语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指口说的和心想的一致。
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存亡安危: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多藏厚亡:厚:大;亡:损失。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断无此理: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推亡故存:推倒乱亡之国,巩固已存之邦。
投笔请缨:玩弄文字技巧。
三户亡秦: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对暴力的必胜信心。
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不禁不由:指不由自主。
未亡之人:旧时寡妇的自称。
此心耿耿:心里有事,老是放不下。
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危急存亡: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行若由夷:为人廉正,品行高洁。
亡不待夕:亡:灭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治乱兴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臧谷亡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顺昌逆亡:顺从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
有名亡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同“有名无实”。
束緼请火: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 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緼”、“束藴”。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邯郸 下客,效处囊於 赵 相。”宋 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緼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唐 白居易《得景娶妻三年无子舅姑将出之诉云归无所从判》:“虽配无生育,诚合比於断絃;而归靡适从,庶可同於束藴。”
乐自由我:任我行,横行无忌,我乐意我自在,想怎样就怎样。
立此存照:立下这个(契约、字据),保存起来以备查考核对(旧时契约等文书中的习惯用语)。
扑杀此獠: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兴亡祸福:兴盛和灭亡,灾祸和幸福。泛指一切遭遇。
救火追亡:亡:指逃跑的人。像救火和追赶逃犯一样。比喻事情紧迫,不可延缓。
亡国怨祝:旧时为执掌祭礼祝祷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