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实亡 míng cún shí wáng
名存实亡的意思
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
1. 【解释】: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2. 【出自】: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郡邑皆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实亡。”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只剩一个空名
名存实亡的近义词
有名无实、名过其实、名不副实、徒负虚名、徒有虚名
名存实亡的反义词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成语词典:名存实亡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实话实说: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华:花。
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确确实实:确切信实,的的确确。
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
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丢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迟。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牢:牲口圈。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国破家亡:国家覆灭、家庭毁灭。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心存芥蒂: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秀而不实: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求真务实:追求真理,讲求实际。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
华而不实: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同“花”,开花。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尊姓大名:姓名的尊称。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真凭实据:真实可靠的凭据。
名利双收: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有名无实:空有名义或名声而没有实际。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争名夺利:争夺名位和利益。
功成名遂: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实不相瞒:指实话告诉对方,不加以隐瞒。
名不副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有名无实。也说名不符实。
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
浮而不实: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也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
指名道姓:毫不避讳地直接说出姓名(含不够恭敬意)。
老实巴交:状态词。形容人老实、本分:他是个~的人,从不惹是生非。
师出无名: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
冒名顶替:冒用别人的姓名,代替他去干事或窃取其权利、地位。
查无实据:查究起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
唇亡齿寒: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多指两个邻国)十分密切。《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颊骨)车(牙床)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声名远扬: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常用来形容人、地方、事物等因某种特色、成就等而被广泛知晓。
真情实意:真实的情意。
风韵犹存: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誉扫地。
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一息尚存:只要还有一口气。指还活着。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泰伯》:“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息:气息。尚:还。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慕名而来:指仰慕名声而来。
名存实亡: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无名小辈:对平凡人物的蔑称。
无名英雄: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
名扬四海: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货真价实: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原是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现在引申为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 含义。《三国志·魏书·王昶传》记载,王昶给他的子侄等起名字都用谦实等词,并写信给他们说:“ 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