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何底止 yī hé dǐ zhǐ
伊何底止的意思
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
1. 【解释】: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
2. 【出自】:鲁迅《〈朝花夕拾〉后记》:“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伊何底止的近义词
伊于胡底、不堪设想
成语词典:伊何底止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后汉书·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谈何容易:《汉书·东方朔传》:“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意思是谈(指向君主进言)怎么容易(即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非像嘴上讲的那么容易、简单。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史记·周本纪》:“祸成矣,无可奈何!” 奈何:怎么办。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饮鸩止渴:《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叹为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釜底抽薪:从锅底下抽去 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 除根。” 明俞汝楫《礼部志稿·奏疏·戚元佐〈议处宗潘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下车伊始:《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指官吏刚到任。后泛指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伊始:开始。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这里竟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也说大海捞针。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何去何从:离开哪里,走向哪里?指在重大问题上选择什么方向。《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去:离开。从:跟随。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表示不管条件怎样变化,其结果始终不变:这次义务劳动我~得参加。
伊于何底:表示事情不堪设想。
釜底游鱼:在锅底游动的 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搜根问底:指追问原因、结果。
一噎止餐: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以火止沸: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止足之戒:止:停止;戒:戒心。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戒心。
抽薪止沸:把锅底下燃着的柴抽掉,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解决问题从根本上着手。
成何体统:算作什么样子。
为蛇若何:虺:小蛇;催:毁灭;若何:奈何,怎么办。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吗办?原来比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也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出自:《国语·吴语》:“吴王将许越成,申胥谏曰:‘为虺弗摧,为蛇若何?’“(成,讲和。)
有何面目:指没有脸见人。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笔底烟花: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洞悉底蕴: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详细内情。
弋人何篡:弋人: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旧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出何典记:指无稽之谈。
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何足为奇: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表示不值得奇怪。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出何经典:指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举止自若: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何必当初: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何足道哉:足:值得。哪里值得谈起呢?表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
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流行坎止: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止于至善: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纵风止燎: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岗头泽底:唐代极重视世族,崔、卢、李、郑为甲门四姓,称卢氏为岗头卢,李氏为泽底李。泛称豪门世族。
言行举止:人的言语和行为,姿态与风度。
漫无止境: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欲吐辄止:想把话说出又感有不便把话又咽回。
尽收眼底:[整个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如丘而止: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海枯见底: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其奈我何:奈:如何。能把我怎么样?。
举止失措: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何乐不为: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深情底理: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何足介意: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无奈我何:不能把我怎么样。也即无法对付我之意。
傅粉何郎: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方底圆盖:方底器皿,圆形盖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何其衰也:怎么这么衰颓啊!
莫敢谁何:没有谁敢怎么样。
相煎何急: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不随以止: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吉祥止止: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形容对坏现象表示感叹。《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连底连面:犹总共。
何往不利:指到任何地方都能有所得。
望门投止: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止沸益薪: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比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禁暴止乱: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射像止啼:比喻威名远震,使人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