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 zhǐ yú zhì shàn
止于至善的意思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1.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2.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止于至善的近义词
至善至美、十全十美、白璧无瑕、白玉无瑕
止于至善的反义词
漆黑一团
成语词典:止于至善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益:更加。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
聊胜于无:比完全没有稍好一点。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顾客~,应接不暇。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重于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 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善:容易。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从善如流:听从好的意见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形容乐于接受人家的劝告。《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
日臻完善:臻:达到。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
骁勇善战:勇猛,善于战斗。
受制于人: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关怀备至:关心得无微不至。
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
饮鸩止渴:《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叹为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帮助或益处。济:补益。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进行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循循:有步骤、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彰善瘅恶:表扬好的,憎恨坏的。
推崇备至:推崇:推重,敬佩。极其推重和敬佩。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后指善意地帮助别人:批评同志要采取~的态度。
安于现状: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好的宝贝。形容对于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善罢甘休:轻易罢休(多用于否定式):这件事他不会~的。善、甘:好,引申为轻易。
善始善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比喻事情做得很完满。《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宾至如归: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形容接待客人热情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从古至今:从古代一直到现在,强调时间跨度大,涵盖了过去到当下的整个历程。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于无奈:指实在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这样。无奈:无可奈何。
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乐善好施:爱做好事,喜欢施舍。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欺善怕恶: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
至亲好友:关系至深的亲戚,感情最好的朋友。
至死不渝: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情至意尽: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群贤毕至:指众多贤能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用于形容人才汇聚的盛大场面。
知人善任:了解人并且善于任用人。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业精于勤: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人迹罕至: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老于世故:形容富有处世经验(多含贬义)。
赏善罚淫:奖赏好人,惩罚坏人。也形容做善事有好报,做坏事有恶报。
伊于何底:表示事情不堪设想。
薪贵于桂:形容物价飞涨。
善败之端:善败:成败。成功与失败的端倪。
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难于上天: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