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利行 nì ěr lì xíng
逆耳利行的意思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解释】: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成语词典:逆耳利行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掩耳盗铃: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一意孤行:《史记·酷吏列传》:“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本谓谢绝请托,坚持自己的主张。后多指不顾客观条件,无视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孤行:独自行事。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横行无忌: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倒行逆施:《史记 伍 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伍子胥为父报仇,领吴兵攻打楚国,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申包胥责 备他,子胥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指做事违背常理。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俯首帖耳:形容卑恭顺从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利害攸关: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渔翁得利: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逆来顺受: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便宜行事:不必请示,自行决断处置。宋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公乞以便宜行事。”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坐收渔利: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三国演义》第八回:“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
各行其是:指思想不统一,各人按照自己的意见、主张去做。其是:他自己以为对的。
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新唐书·韩愈传》:“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也说独断独行。
大逆不道:原指犯上谋反。现也指罪大恶极。《汉书 杨恽传》:“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逆:叛逆。不 道:不合正轨,不合道德。
行尸走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打算,为自己谋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
争权夺利:争夺权柄和利益。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干净利落:利落:灵活敏捷,也指整齐,有条理。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出师不利: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忠言逆耳: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不顺耳。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名利双收:既得名声,又获利益。
见利忘义: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脸红耳热: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争名夺利:争夺名位和利益。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损人利己:使别人受到损失而使自己得到好处。
衣食住行:穿衣、吃饭、居住、行路,指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晓以利害:晓: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欺行霸市:欺负同行,称霸市场,形容蛮横经商。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趋利避害:趋:奔向。奔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一面。
隔墙有耳: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xī)张。”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修旧利废:修理和利用废旧物品,使再发挥作用。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作恶。《红楼梦》第九回:“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权衡利弊: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唯利是图:也作惟利是图。一心为利,别的什么也不顾:损人利己,~,是资本家的本性。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天时地利: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后泛指有利的时机、环境和条件。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利路名场:名场:旧指读书人求功名的场所。泛指寻求名利的道路和竞夺声名的场所。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