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 xué guàn zhōng xī
学贯中西的意思
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1. 【解释】: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3. 【示例】:曹汝霖、章宗祥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但结果却都做卖国害民的事。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八章
学贯中西的近义词
博古通今、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的反义词
目不识丁、不学无术
成语词典:学贯中西
百发百中:射箭、打枪、打炮等每次都能打中目标。《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后也用来形容料事有充分把握。中(zhòng)。
目中无人: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谁都看不起。
古今中外: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喝西北风:指没有东西吃;挨饿。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东张西望: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东拉西扯:形容说话没有中心或条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管中窥豹:《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意思是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来常与“可见一斑”连用,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
中流砥柱: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中流:河流中间。砥柱: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声东击西: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声:扬言。
雪中送炭: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牙牙学语: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幼儿的早期教育从~阶段开始。
鱼贯而入: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才疏学浅: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于自谦)。
融会贯通: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融会:融合领会。贯通:彻底理解。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恶贯满盈:罪恶极多,像用 绳子穿钱一样,已穿满了一根绳子。《尚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后用以指罪大恶极,已到末日。贯:穿钱的绳子。盈:满。
秀外慧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
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三国演义》第八回:“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射不中的:射箭不能射中靶子,常用来比喻做事没有明确目标或达不到预期目的。
话中带刺:指在话语中包含着讥讽、挖苦的意味。
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通“无(wú)”)术,暗于大理。”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中华儿女:指所有中华民族的子女,包括56个民族的同胞,是对中华民族成员的统称,体现了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强调中华各民族在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共同体意识。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无中生有:把没有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品学兼优: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个中滋味: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东倒西歪: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腰缠万贯:形容人极富有。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
中庸之道:待人处世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矣,其至矣乎!”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指东画西: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水中捞月:也说水中捉月。比喻某种事情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东拼西凑: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
意料之中: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在事先的估计、预料范围内。
切中要害: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
东西南北: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从中作梗:在事件进行中,故意为难,设置障碍,从中破坏。
人中之龙:比喻人中豪杰。
女中豪杰: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博学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儒”是指大儒,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
急中生智:在情况紧急时或在危急中突然想出应付的办法。
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日薄西山: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刘氏,李密的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太阳靠近西山,将要落下。比喻衰老的人临近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快要灭亡。薄:迫近。
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堕云雾中: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中天婺焕:中天:天空中间;婺:婺女星,二十八宿之一,指已出嫁的妇女;;焕:发光。天空中婺女星光彩耀人。多用于祝贺妇女寿诞。
东躲西跑: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药笼中需:药笼:放药材的用具。药笼中需要储备的东西。比喻储备人才的需要。
谈言微中:说话委婉而切中事理。中(zhòng)。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