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约礼 bó wén yuē lǐ
博文约礼的意思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1. 【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2.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 【示例】:博文约礼,讵穷于钻仰也。 ◎清·王闿运《八代文粹序》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词典:博文约礼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约法三章: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
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隐约其辞: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我国~,人口众多。
图文并茂:(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礼尚往来: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博识洽闻: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文恬武嬉:文官只知道贪图安逸,武将一味追求玩乐。形容文武官员贪图享乐,不问国事的腐败现象。唐韩愈《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 恬(tián):安逸。嬉(xī):游玩。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先礼后兵: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情文并茂: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情:情感;文:文辞;茂:美好、丰富。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表面文章:比喻形式好看但没有实质内容、不求实效的事物:坚持实事求是,不做~。
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常用来形容物品、观念、行为等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可言。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斯斯文文:形容举目文雅。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大做文章: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多指应得的报酬或应收的费用):我要是治不好你的病,~。
博学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儒”是指大儒,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能文能武: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一纸空文:空写在纸上实际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不能执行的条约、规定、计划等)。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顶礼膜拜: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
情礼兼到: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任用。
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深文曲折: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樽酒论文: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
鬻文获财:鬻:卖。指以写文章来换取财物。
深文大义:指深奥的大道理。
过庭闻礼: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卖文为生:指以出卖诗文所得来维持生计。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文入武:指文武兼备。
偃革尚文: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舞文巧法:故意玩弄文字,巧于利用法令,以达到邪恶的目的。
雕不增文:荆山石怎样雕琢也不能使增加文彩。
卑礼厚币:谦恭的礼节,丰厚的币帛。表示聘请人的郑重殷切。《史记·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秉文经武: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博古知今:形容知识渊博。
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文韬武韬: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礼乐刑政: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质木无文:文章或诗写得质朴。
分文不受: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
聊博一笑:姑且取得别人一笑。比喻自己言行虽无可取,但亦能令人快乐一时。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文章盖世: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
反跌文章:反着说正面话或欲扬故抑的文章。
博者不知:事物就会所知不深。
以博一粲:以:用;博:赢得;粲: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设法赢得对方一笑。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微文深诋: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诗礼传家: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礼先壹饭:指在礼节上自己年岁稍长。壹饭,犹言一顿饭,喻指极短的时间。也指在礼节上先有恩惠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