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庭闻礼 guò tíng wén lǐ
过庭闻礼的意思
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成语词典:过庭闻礼
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也说过眼烟云。
雨过天晴:也说雨过天青。雨后转晴。比喻坏的形势已经过去,出现了好的平静的局面。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他经常~地为大伙儿做好事。
大喜过望:所得超过了所 希望的,因而特别高兴。《汉书 英布传》:“布又大喜过望。”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形容事情新奇。《史记·陆贾列传》:“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意思是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礼贤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大相径庭:《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后来用“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他们的意见~,无法折中。
湮没无闻: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礼尚往来:礼节上讲求有来有往。现在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用相同的方式回报你。
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博识洽闻: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战国策·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庭:院子。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汉贾谊《新书·容经》:“故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犹:如,同。不及:不足。
先礼后兵:指在和对方交涉时,先讲道理;如果行不通,再采取强硬手段。兵:武力,这里泛指强硬手段。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后用来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等或互相对立。《庄子·渔 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抗:对等。
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改过自新:也说悔过自新。改正过错,重新做人。《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 新。”
蒙混过关: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礼仪之邦: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说不过去:指不合情理;无法交代:你这样对待人家,太~了。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 天。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安。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五:“寒号 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k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且:暂 且。
神经过敏: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异常锐敏的症状,神经衰弱的患者多有这种症状。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烟云过眼:像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把胆吓破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其恐惧。
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操之过急:办事情过于急躁:这事得分步骤进行,不可~。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将功补过:用建立的功绩来抵偿以前的过失。
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招摇过市:指故意在众人面前大摇大摆,炫耀自己。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傲慢无礼: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雁过留声: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
大庭广众:群众聚集的公 共场所。《孔丛子 公孙龙》:“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孤陋寡闻:指学识浅薄,见闻狭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顶礼膜拜: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
情礼兼到: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
恭而有礼: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阶柳庭花:阶前的柳树,庭院里的花草。
异闻传说: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令闻令望:令闻:美好的名声;令望: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仿。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过庭闻礼: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卑礼厚币:谦恭的礼节,丰厚的币帛。表示聘请人的郑重殷切。《史记·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
理过其辞: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衣冠礼乐: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指封建社会中各种典章礼仪。
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鳃鳃过虑:鳃鳃:恐惧的样子。形容过于忧虑和恐惧的样子。
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
礼乐刑政: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列功覆过:罗列功绩,掩盖过错。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一无所闻:一点也没有听说,丝毫也不知道。
思过半矣:指已领悟大半。
闻义而徙:闻:听到;义:正义;徙:迁移。
不闻不问:不打听也不过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漠不关心。
磕头礼拜: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