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刑肃物 wēi xíng sù wù
威刑肃物的意思
以严刑使人恭顺。
【解释】:以严刑使人恭顺。
成语词典:威刑肃物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我国~,人口众多。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唐柳宗元《黔之驴》说,老虎第一次见到驴,“庞然大物,以为神。”后也用来形容表面强大而内里虚弱的事物。
物华天宝:各种珍贵的宝物。唐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极:顶点。反:走向反面。
暴殄天物:《尚书·武成》:“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原意是灭绝、残害天生之物。今指任意糟蹋东西。殄(tiǎn):毁害。
恃才傲物:仗着自己有才能而轻视别人。《南史·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物:泛指众人。
物美价廉:廉:便宜。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物归原主: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待人接物:跟别人接触 往来。物:人。
冷血动物:变温动物的俗称。
万物之灵:万物:泛指天地间的所有生物;灵:聪明、灵巧。世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指人而言。
威武不屈: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身外之物: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指财产等,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物尽其用:尽量发挥出各种东西的效用。指不浪费一点东西。
威风凛凛:威严可畏、有气势的样子。
睹物思人: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玩物丧志:迷恋于玩赏喜好的事物,以致消磨了志气。《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玩:玩赏。丧:丧失。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探囊取物:手伸到口袋里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囊:口袋。
物产丰富:指这个地方的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多、数量大。通常用于形容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表示该地区拥有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农产品、矿产品、手工艺品等诸多方面。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明正典刑:指依法公开处置。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执行法律。
篱壁间物:谓家园所产之物。
恐遭物议:物:这里指人;议:议论。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
一物一主:比喻每一事物必有所属。
政简刑清:旧时形容法令简,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称道地方官政绩的话。
囊中之物:囊:有底的口袋。喻稳稳到手或不用费力就可获得的物品。形容非常容易得到的东西,办到的事。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非刑逼拷:非刑:法律外的残酷肉刑。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
威仪孔时:孔:甚,很。仪容严肃,举目庄重,甚合时宜。
物离乡贵:物品离产地越远越贵重。
囊中取物:囊:口袋。
假虎张威: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龙威燕颔: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天灾物怪: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矫时慢物: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夹袋人物: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记备用的人。
决狱断刑:受理诉讼,决断刑令。
济人利物:指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睹物兴悲:见到与故人有关的东西而引起悲伤。
分外之物: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利诱威胁: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礼乐刑政:指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等。
千秋人物:指名垂后世的人物。
万物殷富:国家富庶殷实。
玉堂人物:泛指显贵的文士。
物力维艰:指财物来之不易。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物力:东西,钱财。维:是。艰:困难。
穷理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指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智周万物: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超然物外:超出于社会斗争之外。
威胁利诱: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接人待物: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祲威盛容:庄重的声威和盛大的仪容。
讳兵畏刑: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尚德缓刑:崇尚德政,放宽刑罚。
轨物范世: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时谈物议:指他人的议论。
臧否人物: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筐箧中物:比喻平常的事情。
遁天之刑:指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高大威猛:形容男子外形壮实勇猛,富有威势。
薄物细故:微小琐碎的事情:~,不足计较。
并威偶势:指聚集声威势力。
万物之祖:祖:始,开始。一切事物的开始。
安民济物:安抚百姓。旧时用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济:救助。物:指人,公众。] 书证:五代·吴越·罗隐《谗书》第四卷:“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明刑弼教:用刑法晓喻民众,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弼(bì):辅助。
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祥麟威凤: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
仁民爱物: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恩威并着: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傲睨万物: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抚世酬物:指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摄威擅势:指凭借权势,专横跋扈。
逐物不还:指沉湎于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