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节读书 zhé jié dú shū
折节读书的意思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1. 【解释】: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2. 【出自】:《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3. 【示例】:四十年,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 ◎唐·吴竞《开元升平源》
成语词典:折节读书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的伪君子。对会议精神要~地贯彻执行。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百折不挠:也说百折不回。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汉蔡邕《太尉乔玄碑》:“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挠(náo):弯曲。
摧眉折腰:低眉弯腰。形容卑躬屈膝的媚态。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百读不厌: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蜿蜒曲折:迂回弯曲地,常用来形容道路、河流、山脉等事物的曲折形态。
损兵折将:兵士和将领都有损失,指作战失利。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书香门第: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名书锦轴: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
謇谔之节: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蝇头细书: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深文曲折: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规旋矩折: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单则易折: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人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郢书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郢地有人晚上给燕国丞相写信,因烛光不亮,命拿烛的人举烛,于是不自觉地把“举烛”二字写在信里。燕相读后,高兴地说:举烛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选用贤德的人。后用“郢书燕说”比喻误解原意,穿凿附会。燕(yān)。
折鼎覆餗:铂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能书善画:擅长书法(写文章)又擅长画画,形容多才多艺。
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雁足留书:大雁能传递书信。
忠孝节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白面书生:指年轻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压脚图书:亦称“压脚章”。
首肯心折: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虫书鸟篆:鸟虫书。比喻无法认读的字,借指外国文字。《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勞航芥 上 黄撫臺 那裏去,正在外簽押房裏談天,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上面寫著蟲書鳥篆,説有位洋老爺拜會大人。”
名书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群轻折轴:许多不重的东西累积起来也能压断车轴。比喻小的坏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语出《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折胶堕指:极言天气寒冷。
砥砺风节:磨炼品格、节操。
折衷是非: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难至节见:指只有大难当头时,才能显出人的节操,常比喻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
折冲之臣:指忠勇之臣。
黄耳传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遒文壮节:指文辞刚劲有力,节奏雄壮。
书囊无底:指古今书籍不可胜数。
一支半节:指一小部分。
栋折榱崩:榱:椽子。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
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 江 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宋 辛弃疾《上西平·送杜叔高》词:“江 南好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清 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射猎》词:“記玉勒青絲,落花時節,曾逢拾翠,忽憶吹簫。”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厌难折冲: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
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箧书潜递:谓秘密传递书信。明 沈德符《野獲编·科场二·阁试》:“而同鄉中篋書潛遞,露揭顯攻者,至不避友戚,年誼衰薄,終身切齒,往往見告。”
折首不悔:即使被杀头也不后悔。形容态度坚决。
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面折廷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伏节死谊:伏节:坚守节操而死;死谊:为情谊而死。指坚守节操,致死不相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