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腔作势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1. 拼音: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2. 意思: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3. 出处:《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娘娘不消着急,他这两三日请我不去,故这等装腔作势。”
4. 近义词及意思:
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和装腔作势都表示故意表现出不真实的状态来达到某种目的)
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突出通过夸张来显示自己,与装腔作势表意相近)
5. 反义词及意思:
落落大方(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与装腔作势相反,体现出自然、真实、不做作的态度)
表里如一(表面和内心像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强调真实不虚伪,和装腔作势形成对比)
6. 例句:
他什么都不懂,却总是装腔作势地指导别人。
别装腔作势了,大家都知道你的真实水平。
那位演员表演时有些装腔作势,不够自然。
他装腔作势地在台上发言,台下的人都觉得很可笑。
有些人在社交场合中喜欢装腔作势来吸引别人注意。
她装腔作势地捂着嘴笑,显得很矫情。
他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领导的样子,其实没人认可他。
不要装腔作势,有话直说就好。
这个政客在演讲时装腔作势,只为了赢得选票。
他装腔作势地对艺术品评头论足,实际上一无所知。
成语词典:装腔作势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不要靠~来吓人。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势不两立: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战国策·楚策一》:“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 势:情势。立:存。
装模作样:故作姿态,故意装作了不起的样子。
声势浩大: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满腔怒火:满腔怒火是心中非常生气的意思。形容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西域之變,大將軍 福公 奉命進勦,統領 巴圖魯 及 吉林 健旅,聲勢赫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掎角之势:比喻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掎角:指拉住腿,抓住角。
忸怩作态:忸怩: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矫:使曲的变直。揉:使直的变曲。
乔装打扮:改变服饰,装扮成另外模样,以隐瞒身份(现多含贬义)。
满腔热忱: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浩大。磅礴(pángbó)。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势均力敌:也说力敌势均。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jǔ)。” 敌:力量相当。
惺惺作态:装模作样,故作姿态。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yǒng):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用于殉葬。
势如破竹:《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作奸:做坏事。科:科条,法令。
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装聋作哑:假装聋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作浪兴风: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作法自毙:自己立法,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毙:死。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
装神弄鬼:装扮成鬼神(骗人)。
作茧自缚: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宋陆游《书叹》诗:“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缚:束缚。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油腔滑调:形容说话轻浮、不严肃、无诚意。
作恶多端: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虚张声势: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
兴风作浪:比喻制造事端,煽动别人起来捣乱。
势孤力薄:势力孤单,力量薄弱。指人少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精诚合作:真心诚意地团结协作。指双方或多方秉持着真诚、专注、负责的态度共同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强调合作中的真诚和专注程度。
所作所为:指人所做的事。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人多势众:声势力量大。
天不作美: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大势已去: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审时度势:研究时机,估量形势。度(duó):揣度,推测。
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的颂词)。
装疯卖傻:故意装作疯癫痴呆的样子。
从中作梗:在事件进行中,故意为难,设置障碍,从中破坏。
南腔北调:形容语音不纯,搀杂南北方音。
大有作为:能充分发挥作用;能作出重大贡献。
当家作主: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认贼作父:比喻把仇敌当作亲人。
仗势欺人: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弄虚作假:搞虚假,欺骗别人。
分工合作: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为虎作伥:旧时迷信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导老虎吃人,这种鬼叫伥。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干坏事。伥(chāng)。
整装待发:整理收拾好行装,等待出发。
自作多情:一相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
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趋:向,往。
势如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为非作歹:指做各种坏事。
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逢场作戏:《景德传 灯录》卷六:“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场所就进行表演。后指为应酬或凑热闹,偶尔玩玩,并不认真。
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成妖作怪:变成精怪,兴风作浪。比喻人捣乱骚扰,从事不正当活动。
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推涛作浪: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五行八作:泛指各种行业(作:作坊)。
矜情作态:犹言矫揉造作。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臨别,忽向余正色云:‘友 不好名,先生切勿以 友 詩告人。’余雅不喜,曰:‘此子矜情作態,局面太小。’”
慌作一团:形容极为慌张。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审时定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同“审时度势”。
蓄势待发:蓄:积聚,储存。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黄蓓佳《没有名字的身体》:“我哥哥无意中提到了当时蓄势待发的海湾战争时,郭卫星忽然地来了劲儿,开始掉他的书袋子。”
点金作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巧作名目: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倚财仗势: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地嫌势逼:嫌:嫌疑。处在嫌疑之地,为形势所逼迫。
势孤力穷:力量耗尽,势力孤单。常形容受挫后得不到援助的窘迫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