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 shì jūn lì dí
1. 拼音:shì jūn lì dí
2. 意思: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3. 出处:《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4. 近义词:
不相上下: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例如:“这两支球队的实力不相上下,比赛肯定很精彩。”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比如:“在这场辩论中,正反双方平分秋色。”
5. 反义词: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例如:“敌我双方众寡悬殊,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强弱异势:异:不同。双方力量悬殊,形势不同。比如:“双方强弱异势,比赛结果毫无悬念。”
6. 例句:
这两位棋手势均力敌,棋局陷入了胶着状态。
两家公司在市场上势均力敌,竞争非常激烈。
双方军队势均力敌,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这两位运动员势均力敌,每次比赛都难分胜负。
在这场商业谈判中,双方势均力敌,互不相让。
两个政党势均力敌,在选举中都有很大的机会。
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势均力敌,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这两支篮球队势均力敌,比分一直咬得很紧。
这两个武林高手势均力敌,过招时精彩纷呈。
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实力上势均力敌,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竞争。
成语词典:势均力敌
回天无力: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不要靠~来吓人。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指没有能力去做或力量达不到。
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嘶:哑。竭:尽。
所向无敌:力量很强,到哪里都没有对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向:指向。
势不两立: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战国策·楚策一》:“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 势:情势。立:存。
声势浩大: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孔武有力:孔:甚,很。形容人很有力气。
力所能及: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意见,使自己的主张占上风。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挽:拉。狂澜:汹涌的大浪。
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西域之變,大將軍 福公 奉命進勦,統領 巴圖魯 及 吉林 健旅,聲勢赫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掎角之势:比喻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掎角:指拉住腿,抓住角。
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苍白无力: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自食其力:依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浩大。磅礴(pángbó)。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势均力敌:也说力敌势均。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jǔ)。” 敌:力量相当。
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遗:保留。
势如破竹:《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精力充沛: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年轻力壮:壮:健壮。年纪轻,体力强。
身强力壮:身体强壮有力。
有生力量:指军队中的兵员和马匹。
无力回天: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一臂之力:指其中的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助你~。
克敌制胜: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自不量力:不自量力。
虚张声势: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
如临大敌:临:面临。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缚鸡之力: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势孤力薄:势力孤单,力量薄弱。指人少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人多势众:声势力量大。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大势已去: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审时度势:研究时机,估量形势。度(duó):揣度,推测。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仗势欺人: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心余力绌: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气无力:形容没有气力,无精打采的样子。
敌众我寡: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大敌当前:当:面对。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吹灰之力:比喻很小的力量(多用于否定式):不费~。
心力交瘁:形容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瘁(cuì):极度的劳累。
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趋:向,往。
势如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八面受敌: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
摧坚陷敌:击败敌人的精锐,摧毁敌军的阵地。
劳神费力:耗费力量和精神。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出主意,一起出力量。
审时定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同“审时度势”。
蓄势待发:蓄:积聚,储存。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黄蓓佳《没有名字的身体》:“我哥哥无意中提到了当时蓄势待发的海湾战争时,郭卫星忽然地来了劲儿,开始掉他的书袋子。”
倚财仗势: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地嫌势逼:嫌:嫌疑。处在嫌疑之地,为形势所逼迫。
费力劳碌:耗费气力和心思。
势孤力穷:力量耗尽,势力孤单。常形容受挫后得不到援助的窘迫处境。
法力无边: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殚谋戮力:竭尽智谋和精力。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同力协契: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势欲熏心:势:权势;欲:欲望;熏:侵袭。贪财权势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一力承当:一力:独力。一个人独自负责。
力可拔山: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备多力分: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