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聋作哑 zhuāng lóng zuò yǎ
1. 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2. 意思: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3.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4. 近义词及意思
装疯卖傻: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的样子。和“装聋作哑”类似,都是通过伪装来逃避或应对某种情况。
佯作不知:佯:假装。假装不知道。与“装聋作哑”意思相近,都是故意装作不知情的状态。
5. 反义词及意思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与“装聋作哑”相反,是积极唤醒他人,而不是假装无知。
直言不讳: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体现出坦诚直接,和“装聋作哑”那种回避的态度不同。
6. 例句:
他对这件事装聋作哑,好像与他无关一样。
面对大家的指责,他只是装聋作哑,不做回应。
有些官员对民生问题装聋作哑,实在是失职。
她不想卷入纷争,所以选择装聋作哑。
他明明知道真相,却装聋作哑,令人费解。
在家庭矛盾中,他总是装聋作哑,希望事情能自然平息。
公司出现问题,领导不能装聋作哑,要积极解决。
对于周围的不良现象,我们不能装聋作哑。
他在会议上装聋作哑,不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老师提问时,他装聋作哑,企图蒙混过关。
成语词典:装聋作哑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不要靠~来吓人。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装模作样:故作姿态,故意装作了不起的样子。
银装素裹: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哑然失笑: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哑(旧读è)。
振聋发聩:响声很大,使聋人都能听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喻指言论、文章有使人醒悟、启发愚蒙的作用。聩(kuì)。
忸怩作态:忸怩: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矫:使曲的变直。揉:使直的变曲。
乔装打扮:改变服饰,装扮成另外模样,以隐瞒身份(现多含贬义)。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惺惺作态:装模作样,故作姿态。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yǒng):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用于殉葬。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作奸:做坏事。科:科条,法令。
装聋作哑:假装聋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作浪兴风: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作法自毙:自己立法,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毙:死。
西装革履: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
吃哑巴亏:吃了亏无处申诉或不敢声张,叫吃哑巴亏。
装神弄鬼:装扮成鬼神(骗人)。
作茧自缚:蚕吐丝结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宋陆游《书叹》诗:“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缚:束缚。
哑口无言:哑口:像哑巴一样。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作恶多端: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兴风作浪:比喻制造事端,煽动别人起来捣乱。
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精诚合作:真心诚意地团结协作。指双方或多方秉持着真诚、专注、负责的态度共同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强调合作中的真诚和专注程度。
所作所为:指人所做的事。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得意之作: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天不作美: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的颂词)。
装疯卖傻:故意装作疯癫痴呆的样子。
从中作梗:在事件进行中,故意为难,设置障碍,从中破坏。
大有作为:能充分发挥作用;能作出重大贡献。
当家作主: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认贼作父:比喻把仇敌当作亲人。
弄虚作假:搞虚假,欺骗别人。
分工合作: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为虎作伥:旧时迷信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导老虎吃人,这种鬼叫伥。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干坏事。伥(chāng)。
整装待发:整理收拾好行装,等待出发。
自作多情:一相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
为非作歹:指做各种坏事。
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逢场作戏:《景德传 灯录》卷六:“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场所就进行表演。后指为应酬或凑热闹,偶尔玩玩,并不认真。
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成妖作怪:变成精怪,兴风作浪。比喻人捣乱骚扰,从事不正当活动。
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推涛作浪:作:兴起。推动波涛,掀起浪头。比喻助长坏人坏事,煽动情绪,制造事端。
五行八作:泛指各种行业(作:作坊)。
矜情作态:犹言矫揉造作。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臨别,忽向余正色云:‘友 不好名,先生切勿以 友 詩告人。’余雅不喜,曰:‘此子矜情作態,局面太小。’”
慌作一团:形容极为慌张。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点金作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同“点金成铁”。
巧作名目: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无知妄作: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作好作歹: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作壁上观:也说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军营的壁垒)上观战。后用“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出作入息:指日常生活。
暗中作乐: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启瞶振聋: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呼昼作夜:昼:白天。把白天叫作夜晚。比喻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压卷之作:压:超过。指诗文书画中能超过其它同类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妄作胡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并肩作战: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翻天作地: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
东作西成:犹言春种秋熟。
诈哑佯聋: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成佛作祖: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敢作敢为:形容做事无所畏惧。
作贼心虚:也作做贼心虚。比喻做了坏事,总怕被人发觉而心里不安。宋悟明《联灯会要·重显禅师》:“作贼人心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偏偏那天又在公馆里被端甫遇见,做贼心虚,从此就不敢再到端甫处捣鬼了。”
眼瞎耳聋:比喻对周围情况全不了解。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 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装怯作勇: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
犯上作乱:旧指触犯皇 权或尊长,搞叛逆活动。《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
发瞽披聋: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汉 枚乘《七发》:“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作言造语: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