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更始 yǔ mín gēng shǐ
与民更始的意思
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
1. 【解释】: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
2. 【出自】:《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汉书·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与民更始的近义词
除旧布新、与民同乐、休戚与共
与民更始的反义词
高高在上、横征暴敛、鱼肉乡里
成语词典:与民更始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结束:大会~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与世长辞:指人去世(多用于敬仰的人)。
有始无终:指人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始料不及: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料的。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少不更事:年纪轻,经历的事情不多。《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更(gēng):经历。
咸与维新:指一切除旧更新。
改弦更张: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作法等。《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宋书·乐志》:“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 忘。”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原来的情况而发展兴旺起来。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始作俑者: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yǒng):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用于殉葬。
下车伊始:《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指官吏刚到任。后泛指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伊始:开始。
与人为善: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后指善意地帮助别人:批评同志要采取~的态度。
生死与共: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善始善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比喻事情做得很完满。《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与虎谋皮: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始乱终弃:指男子玩弄女性,最后又将其抛弃。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 乱:淫乱、玩弄。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晋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汉书·礼乐志》:“阴阳五行,周而复始。” 周:转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更(gēng)。
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丰取刻与: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三老五更: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孤立寡与: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选贤与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覩始知终: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汉 袁康《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終。”
更进一步: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应病与药:对症下药。
除旧更新:清除旧的,建立新的。以新的代替旧的。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与日俱积: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与世靡争:和世上的人没有争执。形容脱俗拔尘的达观态度。
与时偕行:变通趋时。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取与不和: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与年俱进: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人民城郭: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与民偕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色授魂与:色:神色;授、与:给予。形容彼此用眉目传情,心意投合。
与时消息:指事物无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兴盛衰亡。消,消亡。息,孳生。
解民倒悬:《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始终不渝:自始至终不改变。渝(yú):变。
敬授民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急吏缓民: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聊:依赖。
病民蛊国: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深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伤化虐民: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元元之民: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民心不壹: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愚弄其民:指蒙骗愚弄百姓。
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更长梦短: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更长:指漫漫长夜;梦短:指睡眠不踏实,极易醒。形容思绪烦乱,很难入眠。
野荒民散: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民脂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五代时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更长漏永:形容漫漫的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