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里晋书 pí lǐ jìn shū
皮里晋书的意思
谓胸中熟悉 晋 代故事。
谓胸中熟悉 晋 代故事。
谓胸中熟悉 晋 代故事。
《梁书·刘孝绰传》:“ 孝绰 子 谅 ,字 求信 ,少好学,有文才,尤博悉 晋 代故事,时人号曰‘皮里晋书’。”
成语词典:皮里晋书
死皮赖脸:形容不顾羞耻,一味纠缠。
决胜千里: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忙里偷闲:在繁忙中抽出一点闲空。偷:抽出(时间)。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雾里看花:比喻老眼昏花、模糊不清。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后比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鸡毛蒜皮:比喻轻微琐碎无关紧要的小事。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鞭辟入里:本作鞭辟近里,宋代理学家常用来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切中要害。辟(pì):透彻。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得伤势极重。绽(zhàn)。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含厌恶意):穿得~的。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吃里扒外:同“吃里爬外”。
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差之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差距或错误。
老着脸皮:不顾丢面子。
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
与虎谋皮: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嬉皮笑脸:形容嬉笑而不严肃的样子。也作嘻皮笑脸。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千里迢迢: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狗皮膏药: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膏药,疗效比一般膏药好。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
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细皮嫩肉:(~儿)形容人的皮肤细嫩:这姑娘长得~的。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荣归故里:指光荣地回到家乡。一般是指某人在外面取得了成功或者获得荣誉后返回故乡。
书香门第: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万里长征:指长途行军。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著书立说: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
转战千里: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明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泻:水急速地往下流。
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碧空万里: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名书锦轴:将名字写在史书上。
打里打外:[北方口语]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蝇头细书:指像苍蝇头一样细小的字。
百里之任:旧指一县的长官,如县宰、县令等。
书香铜臭: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十里洋场:旧指洋人较多的地方。多形容旧时的上海。
振笔疾书:振笔:挥笔。挥动笔杆,急速地书写。形容书写速度很快。
寸步千里: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胡里胡涂: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郢书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郢地有人晚上给燕国丞相写信,因烛光不亮,命拿烛的人举烛,于是不自觉地把“举烛”二字写在信里。燕相读后,高兴地说:举烛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就是选用贤德的人。后用“郢书燕说”比喻误解原意,穿凿附会。燕(yān)。
能书善画:擅长书法(写文章)又擅长画画,形容多才多艺。
疙里疙瘩:亦作“疙疙瘩瘩”。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雁足留书:大雁能传递书信。
白面书生:指年轻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街坊邻里: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邻”。
压脚图书:亦称“压脚章”。
一泻万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虫书鸟篆:鸟虫书。比喻无法认读的字,借指外国文字。《文明小史》第五十回:“勞航芥 上 黄撫臺 那裏去,正在外簽押房裏談天,巡捕傳進一個洋式片子來,上面寫著蟲書鳥篆,説有位洋老爺拜會大人。”
千里移檄:谓日行千里,传送紧急公文。
名书竹帛: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彻里彻外:从里到外。
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鳌里夺尊:犹言出类拔萃。
袖里玄机:暗中采取的玄妙决策。《再生缘》第六六回:“又不知,袖裏玄機怎主張。”
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嘆母親這病,恰便似風裏楊花,水上幻泡。”明 陈秋碧《北粉蝶儿·闺情》曲:“悠揚不定,猶如風裏楊花。”《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你就是那風裏楊花,滚上滚下,如今又興起 如意兒 賊歪剌骨來了。”
黄皮刮廋: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