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蒜皮 jī máo suàn pí
1. 拼音:jī máo suàn pí。
2. 意思: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3.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目前大敌当前,同心协力还怕迟误,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4. 近义词及意思
鸡零狗碎:形容事物零碎细小,不成系统,和鸡毛蒜皮都表示事情琐碎不重要。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强调是整体中的小部分且不重要。
5. 反义词及意思
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与鸡毛蒜皮所代表的无关紧要相反。
非同小可: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和鸡毛蒜皮的琐碎不重要形成鲜明对比。
6. 例句
别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了,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他总是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浪费时间,导致重要的工作都没完成。
夫妻之间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问题而伤了感情。
妈妈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务事操心。
这些鸡毛蒜皮的规矩真没必要,应该简化。
他不喜欢参与那些鸡毛蒜皮的办公室八卦。
我们不能让鸡毛蒜皮的困难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
别再纠结鸡毛蒜皮的得失了,要有长远的眼光。
他们之间的矛盾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误会引起的。
处理问题要抓住关键,不要被鸡毛蒜皮的表象所迷惑。
成语词典:鸡毛蒜皮
毛手毛脚:做事粗心大意,不沉着。
火烧眉毛:比喻非常急迫:~眼下急。这是~的事儿,别这么慢条斯理的。
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
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茹毛饮血:指人类在学会用火以前,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死皮赖脸:形容不顾羞耻,一味纠缠。
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牛毛细雨:指细而密的小雨。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很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
鸡毛蒜皮:比喻轻微琐碎无关紧要的小事。
鸡零狗碎: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也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物。
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得伤势极重。绽(zhàn)。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
羽毛未丰:小鸟还未长成,身上的羽毛很稀。比喻还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战国策·秦策一》:“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丰:丰满。
老着脸皮:不顾丢面子。
块儿八毛:一元钱或比一元钱略少。也说块儿八角。
与虎谋皮: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金鸡独立:指用一条腿站立的姿势。
一毛不拔:一根毛也不肯拔。比喻极端吝啬。《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缚鸡之力: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嬉皮笑脸:形容嬉笑而不严肃的样子。也作嘻皮笑脸。
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也说鼠肚鸡肠。
杀鸡取卵: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呆若木鸡: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偷鸡摸狗:指偷盗(多指小偷小摸)。
鸡飞狗跳: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狗皮膏药: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膏药,疗效比一般膏药好。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
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细皮嫩肉:(~儿)形容人的皮肤细嫩:这姑娘长得~的。
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意思是宁可在小者之前,不在大者之后。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毛骨悚然: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鹤立鸡群:《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后多用“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吹毛求疵: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
鸡犬不宁: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后以“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十分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摇羽毛扇:比喻出谋画策。同“摇鹅毛扇”。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白鸡之梦:《晋书·谢安传》:“﹝ 安 ﹞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谓所亲曰:‘昔 桓温 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 温 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 温 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唐 李德裕《怀崧楼记》:“洎 太和 己丑岁,復接旧老,同升台阶,或纔叹止舆,已协白鸡之梦;或未闻税驾,遽有黄犬之悲。向之荣华,可以悽愴。”亦省作“白鸡梦”。唐 李白《东山吟》:“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懽。”
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味如鸡肋: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嫁鸡逐鸡: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龟毛兔角:也说兔角龟毛。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古代认为这是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谨毛失貌: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吹毛索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鸡鸣候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同“鸡鸣戒旦”。
羊毛尘量:羊毛尖上尘土的重量。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毛发尽竖:汗毛和头发都竖立起来。
只鸡絮酒: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黄皮刮廋: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戴鸡佩豚: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毛发皆竖:形容极度恐惧、紧张的样子。
皮相之谈: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诗:“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
鸡声断爱:雄鸡报晓情人上路欢爱从而中断。
鸡栖凤巢: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钻皮出羽: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食肉寝皮:吃他的肉,剥他的皮做卧具。形容仇恨极深或除恶务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指齐之殖绰和郭最)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杀鸡扯脖:亦作“杀鸡儿抹脖子”。伸长了脖子。形容情急作态。
猬起鸡连:如猬毛纷起,鸡声相连。比喻彼此串连,蠢蠢而动。唐 刘禹锡《唐故邠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大和 紀元,滄景 不虔,子弄父兵,跳踉海壖,有隣陰交,蝟起鷄連。”
鹤在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鸡不及凤: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独鹤鸡群: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麟凤一毛:比喻好东西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了。
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毛发为竖:汗毛、头发都竖起来。形容愤怒的样子。也形容非常害怕、紧张。
毛将安傅: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吹毛利刃: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挑毛拣刺:故意挑剔毛病。
毛宝放龟:指毛宝帐下军人放养白龟,得白龟酬恩的传说。比喻施恩获报。
嘻皮涎脸: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
蛇毛马角: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者。章炳麟《五无论》:“國家者如機關木人,有作用而無自性,如蛇毛馬角,有名言而非實存。”
皮开肉破: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
茧丝牛毛:形容功夫细密。
山鸡舞镜: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