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节死义 dǎo jié sǐ yì
蹈节死义的意思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1. 【解释】: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2. 【出自】:《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成语词典:蹈节死义
贪生怕死: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救死扶伤: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泛指医务人员的职责:~,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死去活来:死过去又醒过来,形容极度悲哀或疼痛。
死有余辜:虽死也抵偿不了他的罪过。说明罪大恶极。辜(gū):罪恶。
死皮赖脸:形容不顾羞耻,一味纠缠。
垂死挣扎:垂:将近。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
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
虽死犹荣:人虽然死了,但死得光荣。
见死不救: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忘恩负义:忘掉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大义灭亲:《左传 隐公 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弑桓公,后来石碏杀掉石厚,《左传》称赞石碏的行动为“大义灭亲”。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 裁。
誓死不屈: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死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深明大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死乞白赖:同“死气白赖”。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大义凛然:坚持正义,不 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凛(lǐn)。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见义勇为:看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
天经地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后用“天经地义”指正确的、不可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怀疑。经、义:道理。
死不瞑目:死了也不闭眼睛。形容做事没达到目的,很不甘心。《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仁至义尽:《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 原指以极大的努力竭尽仁义之道。现指对人的劝告、争取或帮助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至、尽:到底的意思。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开宗明义:原为《孝经》第一章名。后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要的意思。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义。
仗义疏财:为了正义或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疏:分散。
毫无疑义:疑义:可疑的道理。一点也没有可以使人怀疑的地方。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宁死不屈:宁可死去,也不屈服。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脚跳跃。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诗经·大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要死要活:形容闹得很凶。
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贼心不死: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生死与共: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厉害,冒昧从事。
死无对证: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含贬义)。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死不悔改: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
死灰复燃:已经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经失败了的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史记·韩长孺列传》:“死灰独不复燃乎?” 也用以比喻已经消亡的坏事又开始出现。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生老病死: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苦,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
鹿死谁手:《晋书·石勒载记下》:“未知鹿死谁手。” 意思是说不知政权落在谁的手里。后也用来指不知谁能获胜,多用于指比赛的胜负。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拼死拼活:不顾一切地斗争;拼个死活。
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君辱臣死: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见利忘义: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而去干。《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决一死战:不怕牺牲,对敌人作你死我活的战斗:誓与敌人~。
背信弃义: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客死他乡:客死:死在异乡或国外。死在离家乡很遥远的地方。
鱼死网破:比喻斗争双方同归于尽:拼个~。
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虽死犹生: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生入死:《老子·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原意是从生出来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不怕牺牲。
生死未卜: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
多情多义:指重情谊。
死气沉沉:形容气氛不活跃或精神消沉,不振作。
生生死死: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
情深义重:情感深厚,义重如山。指情感和义气都很深厚,常用来形容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
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赴汤蹈火:晋嵇康《与山 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