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耳恶闻 dù ěr è wén
杜耳恶闻的意思
塞住耳朵不愿听。
1. 【解释】:塞住耳朵不愿听。
2. 【出自】:《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成语词典:杜耳恶闻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掩耳盗铃: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他经常~地为大伙儿做好事。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形容事情新奇。《史记·陆贾列传》:“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怙恶不悛:《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宋史·王化基传》:“怙恶不悛,恃远肆毒。” 指坚持作恶,死不悔改。怙:坚持。悛(quān):悔改。
俯首帖耳:形容卑恭顺从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湮没无闻:湮:埋没;无闻:没有知道。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置若罔闻: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加理睬。若:像。罔:没有。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恶贯满盈:罪恶极多,像用 绳子穿钱一样,已穿满了一根绳子。《尚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后用以指罪大恶极,已到末日。贯:穿钱的绳子。盈:满。
凶神恶煞:迷信指凶恶的神。常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煞:凶神。
彰善瘅恶:表扬好的,憎恨坏的。
博识洽闻: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三国演义》第八回:“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
除恶务尽:消除坏人坏事,务必干净、彻底。《左传·哀公元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十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十恶:古代刑法指不可赦免的十种重大罪名,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现在借指重大的罪行)。
穷凶极恶:形容极端凶恶。《汉书·王莽传》:“穷凶极恶,流毒诸夏。”
恶语相加: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忠言逆耳: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不顺耳。
脸红耳热: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作恶多端: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恶语中伤: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闻风丧胆:听到一点风声,就把胆吓破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其恐惧。
恶性循环:事物互为因果,循环不止,使情况越来越坏。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杜绝后患: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罪恶昭彰: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昭彰:明显。
隔墙有耳: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罪恶滔天:形容罪恶极大。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欺善怕恶: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
罪大恶极:罪恶严重到极点。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孤陋寡闻:指学识浅薄,见闻狭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万恶不赦: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苦口恶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孫 之愛我,疾疢也;孟孫 之恶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后因以“苦口恶石”比喻逆耳而中肯有益的规劝。《周书·萧詧传》:“苦口惡石,想勿余隱。”
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時治經者各有師承……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後世稗耳販目之學也。”
狗恶酒酸: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异闻传说:不同寻常的奇异的消息。
同恶相求: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无恶不为: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同“无恶不作”。
令闻令望:令闻:美好的名声;令望:有美好的威仪,使人景仰。有美好的名声和品德,使人仰慕效仿。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同恶相恤:指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同“同恶相助”。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敝綈恶粟:指衣食粗劣。
过庭闻礼: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遏恶扬善:隐瞒缺点或过失 而宣扬其长处。《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马耳春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同“马耳东风”。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光恶不善: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祸因恶积:遭受灾祸的因素是罪恶的积累。指坏事做多了便会招致灾祸。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示例:他怎么就没有~的常识?
赃盈恶贯:指贪赃甚多,罪恶滔天。
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