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格势禁 xíng gé shì jìn
形格势禁的意思
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
1. 【解释】: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2.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3. 【示例】:他日经营戎素,有形格势禁之能,虽徙首都于关、洛可也。当今之时,岂暇仓猝离北京乎? ◎章炳麟《驳黄兴主张南都电》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形格势禁的近义词
形劫势禁、形禁势格
成语词典:形格势禁
奇形怪状:奇特怪异的形状。唐吴融《太湖石歌》:“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不要靠~来吓人。
势不两立:指敌对双方矛盾尖锐,不能并存。《战国策·楚策一》:“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 势:情势。立:存。
自惭形秽:《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
声势浩大: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也说形只影单。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文艺创作要~,体裁可以多样化。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形迹可疑: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声势赫奕:声威气势盛大显赫。《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許氏 三兄弟,都做了大官,雖然他不以富貴驕人,自然聲勢赫奕。”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陬邑官亲》:“西域之變,大將軍 福公 奉命進勦,統領 巴圖魯 及 吉林 健旅,聲勢赫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
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
掎角之势:比喻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掎角:指拉住腿,抓住角。
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种类很多。《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浩大。磅礴(pángbó)。
格格不入:有抵触,不相投合。格格:相互抵触。
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独。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慰问。
势均力敌:也说力敌势均。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jǔ)。” 敌:力量相当。
弱不禁风:连点儿风都经受不住。形容身体虚弱或娇弱。宋陆游《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诗:“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禁(jīn):经受,承受。
势如破竹:《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形:腹部低陷,胸骨突起;鹄面:脸上瘦得没有肉)。
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形:表露。色:脸色。
彪形大汉:彪:小老虎,比喻躯干壮大;汉:男子。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虚张声势: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
势孤力薄:势力孤单,力量薄弱。指人少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格杀勿论:旧指对行凶、拒捕或违反禁令的人,可以当场打死,不以杀人论罪。格杀:打死。
人多势众:声势力量大。
大势已去: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审时度势:研究时机,估量形势。度(duó):揣度,推测。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明圆极居顶《续传灯录》卷七:“僧问:‘饮光正见,为甚么见拈花却微笑?’师曰:‘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
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
仗势欺人:仗:凭借,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大势所趋:整个形势发展的趋向: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趋:向,往。
势如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绌(chù):不够。
格物致知: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禁乱除暴: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
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
磨形炼性:指锻炼身心。
妖形怪状: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劳神苦形:指用心用力,认真干事。
审时定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同“审时度势”。
蓄势待发:蓄:积聚,储存。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黄蓓佳《没有名字的身体》:“我哥哥无意中提到了当时蓄势待发的海湾战争时,郭卫星忽然地来了劲儿,开始掉他的书袋子。”
三等九格: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劳形苦神:指用心用力,认真干事。
百无禁忌:什么都不忌讳。
倚财仗势: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地嫌势逼:嫌:嫌疑。处在嫌疑之地,为形势所逼迫。
势孤力穷:力量耗尽,势力孤单。常形容受挫后得不到援助的窘迫处境。
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势欲熏心:势:权势;欲:欲望;熏:侵袭。贪财权势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降格以求: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禁网疏阔:指法律过于宽容。
拑口禁语:拑:同“钳”,用东西夹住。闭口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说。
恢弘气势:比喻很有气势。
形影单只:只有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穷理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形格势禁: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
人单势孤:指人数少,力量单薄。
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指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势单力薄:指力量不足。
强弱异势:异势:形势悬殊。比喻双方力量相关极远。出处:《汉书·晁错传》:“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示例:今日战事,~,愚人犹知必胜,今乃反是,实因机为吴人,北土旧将,不肯服从,所以有此挫失呢。★蔡东藩《两晋演义》第十五回。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吊形吊影:犹言形影相吊。比喻孤独寂寞。
孤形单影:孤:单独;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
不拘禁忌:不拘泥于忌讳。指不受约束。
简贤附势: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金吾不禁: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乘势使气:仗势逞性子。
格格不吐: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脱兔之势:变化非常迅速的形势。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画影图形: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