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玉知非 bó yù zhī fēi
伯玉知非的意思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1. 【解释】: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2.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3.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词典:伯玉知非
非亲非故: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答非所问: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也说所答非所问。
面目全非:模样变得与原先完全不同。形容变化极大(多含贬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首则面目全非。”
众多非一: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口是心非:指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
知己知彼:也说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
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非凡”是出色的或突出的,不同于一般的意思。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琼楼玉宇:形容瑰丽堂皇的建筑物。常用以指仙界楼台或月中宫殿。
琼浆玉液:琼:美玉。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是非曲直:正确和错误,对和不对。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不以为耻。
无事生非:本来没有事却人为地引出麻烦、事端。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让人觉得可笑。
香消玉殒: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
非同寻常: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碎琼乱玉:指雪花。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雕栏玉砌: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拒谏饰非:拒绝劝告,掩饰错误。《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谏:规劝。饰:遮掩。
无可厚非:也说未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守身如玉: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玩得高兴,~已是中午时分。
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厉害,冒昧从事。
明辨是非:把是非分清楚。
金枝玉叶:旧指皇族,也指出身高贵的公子小姐。
知法犯法:懂得某项法令、规章而故意违犯。
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任意干坏事。
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锦衣玉食: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
非分之想: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谁是谁非:犹言谁对谁错。
大是大非:指原则性的是非问题。
非此即彼: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晋葛洪《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 似:像。
金玉良缘: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是是非非: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可想而知: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可以想见。
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不分伯仲:分不出第一第二。
冰清玉洁:也说玉洁冰清。像冰一样清明,像玉一样纯洁。比喻人的行为高尚,操行清白。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不知所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似懂非懂:好像懂,又好像不懂。
未卜先知:没有占卜就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原来是古代一种用神道和迷信骗人的说法。后来有时用以比喻有预见性。
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难而进:明知困难,却敢于向前。指迎着困难上。
情非得已:指情况出于不得已。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
不知去向: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痛改前非: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玉液琼浆:琼:美玉。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古代传说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
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齐烧毁了,比喻好的和坏的一同毁掉。
怜香惜玉:惜、怜:爱怜;玉、香:比喻女子。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知人善任:了解人并且善于任用人。
颠倒是非:把对的说成不对,不对的说成对。
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