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本节用 qiáng běn jié yòng
强本节用的意思
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1. 【解释】: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2. 【出自】:《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3. 【示例】: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强本节用的近义词
开源节流
成语词典:强本节用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品。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 后比喻弱者被强者吞并。
省吃俭用: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发奋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盘根错节: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自强不息:《周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 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差强人意:《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 原意是吴汉很能振奋其部下的意志。后用来指尚能使人满意。差:古代义为甚;现代义为大致,比较。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在小处。多指人事安排上不恰当,屈才。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勉强比附。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繁荣富强: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不拘小节:不为无关原则的琐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他不会唱戏,你偏要他唱,这不是~吗?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故意岔出新的问题(含贬义)。
争强好胜: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用舍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处进退的态度。也说用行舍藏。
锄强扶弱:铲除强暴,扶助弱者。
百无一用: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张脉偾兴,外强中干。” 意思是打仗时乘用异国的马,紧急时马就会血脉张动,外表很强大,实际内里很空虚。后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而实际虚弱的事物。
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身强力壮:身体强壮有力。
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愎(bì):固执,任性。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
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发愤图强: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节哀顺变:节制哀痛,顺应变故。对父母或其他亲人去世的人的慰唁之辞。《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也泛指实力强,阵容大。
物尽其用:尽量发挥出各种东西的效用。指不浪费一点东西。
强弩之末:《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gǎo)。” 意思是说,即使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也会减弱,连鲁地产的薄绸子也穿不透。比喻势力已经衰弱,起不了任何作用了。
滥用职权: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武艺高强:指本领、武艺等非常厉害。一般用于形容在武术、战斗技能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感情用事:不冷静考虑,凭个人好恶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恃强凌弱: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
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任用。
逞强称能:炫耀卖弄自己的才能和本事。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完名全节:指名节得以保全。
謇谔之节:謇谔:忠诚直言;节:节操。忠诚直言的节操。
东撙西节:指从各方面节省。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强而示弱:比喻力量强大,却故意装作力量很小,造成对方的错觉,给予意外的打击。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革新图强:改革创新,发愤图强。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施谋用计:施:施行;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忠孝节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自用则小:自用: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强死强活:比喻非常勉强。
省用足财:减省费用,积聚财富。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