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瘠民贫 tǔ jí mín pín
土瘠民贫的意思
土地贫瘠,人民贫穷。
成语词典:土瘠民贫
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安土重迁:住惯了本乡本土,不肯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轻易。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水土不服: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一贫如洗:形容穷得像被水冲洗过似的,一无所有。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寸土必争: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嫌贫爱富: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风土人情:一个地方 特有的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劫富济贫:劫:强取;济:救济。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贫嘴薄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讨厌。也说贫嘴贱舌。
大兴土木: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土生土长:当地生长:他是~的山东人。
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一抔黄土:一捧黄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坟墓。后因称坟墓为一抔土。后也用一抔黄土(与高山对比)比喻卑微渺小的事物。抔(póu):捧。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赈贫济乏:赈:救济。救济和帮助穷困的人。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人民城郭: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与民偕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一抔之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贫嘴饿舌:形容人话多令人讨厌。
古肥今瘠: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周贫济老: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同“周急继乏”。
解民倒悬:《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敬授民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身为粪土:死后只能化为粪土。
贫士市瓜:比喻以言谈和外貌取人。
急吏缓民: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聊:依赖。
贫病交加: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土扶成墙: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病民蛊国: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深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贫国弱兵:使国家贫困,使军队削弱。也可指贫困的国家和弱小的军队。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伤化虐民: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元元之民: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民心不壹: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愚弄其民:指蒙骗愚弄百姓。
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馈贫之粮:馈:赠送。广博的见闻是赠给知识贫乏者的宝贵的精神食粮。
野荒民散: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民脂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五代时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播土扬尘:谓尘土飞扬。亦形容飞奔。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揚塵,又無個過性的人。”《水浒传》第五四回:“却早黑氣冲天,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播土揚塵。”
护国佑民: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土壤细流: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赐茅授土: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胙土分茅: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国脉民命: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生存。
析珪胙土:谓封爵分土。
救民水火:水火:比喻深重的灾难。把老百姓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少成多。
强得易贫:指非分之得容易失去。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辅世长民: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顺天恤民:顺应天意,体恤民众。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面如灰土:脸色如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恐惧。亦形容病态。
天之戮民: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安民济物:安抚百姓。旧时用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负。[济:救助。物:指人,公众。] 书证:五代·吴越·罗隐《谗书》第四卷:“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