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昏启圣 chù hūn qǐ shèng
黜昏启圣的意思
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1. 【解释】: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2. 【出自】:《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
成语词典:黜昏启圣
昏迷不醒: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承前启后:承接以前(过去)的,开创今后(未来)的。
昏聩无能: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
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天昏地暗: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突然狂风大起,刮得~。
昏聩糊涂:头脑昏乱,不明事理。常用来形容人在思维、判断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导致行为或决策失误。
昏昏沉沉: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昏昏欲睡: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
难以启齿:难以说出事情的真相。
圣帝明王: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昏昏噩噩: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
黜周王鲁:汉 代《公羊》学家因《春秋》用 鲁 记年,认为这是贬降 周 而以 鲁 为王。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所书之王,即 平王 也;所用之历,即 周 正也;所称之公,即 鲁隐 也;安在其黜 周 而王 鲁 乎?”孔颖达 疏:“若黜 周 王 鲁,则 鲁 宜称王,周 宜称公。此言 周 王而 鲁 公,知非黜 周 而王 鲁 也。”《晋书·王接传》:“《公羊》附经立传…… 任城 何休 训释甚详,而黜 周 王 鲁,大体乖硋。”
圣人之年:谓五十岁。《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言其學《易》年也。加我數年,方至五十,謂四十七時也。”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八:“﹝ 陸希聲 嘗著《易傳》十卷﹞且云:今年四十有七,已及聖人之年,於是作《易傳》以授門人 崔徹、王贊 之徒,復自爲注。”
启瞶振聋: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昏头昏脑:形容头脑迷糊,神志不清:他一天到晚忙得~的,哪顾得上这件事。也说昏头涨脑。
梯愚入圣:指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
阳和启蛰: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柳圣花神:喻指风流女子。
出圣入神:指神奇高妙。
绍休圣绪:指继承祖先圣哲的美好事业。
连昏达曙: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圣经贤传:旧称儒家的代表性著作为圣经贤传(圣经:传说经圣人手订的著作。贤传:贤人阐释经书的著作)。
神圣工巧: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承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也说承前启后。
昏镜重明: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启羞兴戎: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神功圣化:指帝王的功绩和教化。旧时对人君的颂扬之辞。
黜邪崇正: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古圣先贤:圣:品德智慧极高。贤:有才能有道德。古代的圣人贤者。
人约黄昏: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智以利昏: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
赏罚黜陟:指官吏的赏赐、惩罚和官职的升降。
规贤矩圣:指效法圣贤。
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清圣浊贤:汉 末因饥荒禁酿酒。饮酒者讳言酒,谓酒清为圣人,酒浊为贤人。见《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后遂以“清圣浊贤”为酒之别称。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启而不发:未能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
柳昏花螟: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
狡焉思启:指怀贪诈之心图谋侵人之国。
昏昏浩浩:苍茫浩渺。
伏地圣人: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
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也作承上起下。
东方圣人:古代对 中国 德才最高人物的誉称。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所指对象各异。
久蛰思启:蛰:原指虫冬眠,引申为长时间的休息。指经过长时间的休息又想出来活动。
佛口圣心:佛的嘴巴,圣人的心肠。指言语温厚,心地慈善。
进贤黜奸: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晨昏定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山公启事:晋 山涛 甄拔人物的启奏。《晋书·山涛传》:“涛 再居选职十有餘年,每一官缺,輒启拟数人,詔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 涛 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 启事’。”唐 李商隐《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 嵇延祖,最望 山公 启事来。”清 吴伟业《鸳湖曲》:“中散 弹琴竟未终,山公 启事成何用?”
超凡入圣:佛教宣扬超脱尘世而达到圣人的境界。
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款启寡闻: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圣君贤相: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昏天黑地:形容天色昏暗:到了晚上,~的,山路就更不好走了。
昏庸无道: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君圣臣贤: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定省晨昏: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发蒙启蔽:启发蒙昧。明 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發蒙啓蔽,時或未省,而退實沉思。既久,稍通解耳。”
圣神文武: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智昏菽麦: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头昏脑闷:犹言头昏脑胀。
至圣至明: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黜陟幽明: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黜昏启圣: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欲令智昏:因贪心太大失去理智,什么都忘了。
昏昏暗暗:指光线十分微弱。
礼失则昏:失去礼义就必然导致昏乱。
意前笔启:意:构思。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元戎启行:指大军出发。
昏昏默默: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指至道难见莫测。
黜奢崇俭: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神昏意乱:神志昏沉,心意烦乱。
圣人之徒:圣人的门徒。多指传 孔子 之道者。《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 楊 墨 者,聖人之徒也。”赵岐 注:“徒,黨也。”亦省称“聖徒”。明 李东阳《金陵问》诗:“程夫子,真聖徒。”按,指 程明道。
凡圣不二:佛家语。指凡人与圣人虽然有所区别,但本性是一样的。
昏垫之厄:昏垫:迷惘沉溺,指困于水灾;厄:苦难。指受困于水灾。
圣之时者:指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
明昭昏蒙:昭:明白;蒙:愚昧无知。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圣人忘情:圣人:具有崇高道德的人物。指圣人不为感情所动。
黜陟赏罚:黜陟:官吏的进退升降。
不遑启处: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