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听并观 gōng tīng bìng guān
公听并观的意思
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1. 【解释】: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2. 【出自】:《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见于理而物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文武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公正听取并看待事物
成语词典:公听并观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看花。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展出的中外名画~。
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悉听尊便:一切由您的意思。
图文并茂:(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
并驾齐驱: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文心雕龙·附会》:“并驾齐驱,而一毂统辐。”
开诚布公:以诚意相见,坦率无私地表示意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竽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道听途说: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娓娓动听: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礼记·中庸》:“道并行而不相悖。” 悖(bèi):违反。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叹为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和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情文并茂: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情:情感;文:文辞;茂:美好、丰富。
假公济私: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指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 平。”
坐观成败:冷眼旁观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
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听之任之:(对坏现象)听任它发展,而不加过问。
自有公论: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 非常清楚明白。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花花公子:指富贵人家中不务正业,只知吃喝玩乐的子弟。
大公无私: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叶公好龙: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使人们视听混乱,分辨不清是非。
以观后效: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言听计从:对某人说的话,出的主意,全都听信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
淆乱视听: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公报私仇:借公事来报个人的仇。也说官报私仇。
袖手旁观: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后以“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同志有困难,我们要全力帮助,决不能~。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听聪视明:听:听觉;聪:灵敏;视:视觉;明:清楚。听得清,看得明。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闭门塞听:关上房门,堵住耳朵。
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亦作“名公钜卿”。
傍观冷眼: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悲观厌世: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多用来形容官员处理政务时秉持公正、廉洁的态度。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任用。
兼程并进: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因公假私:借公务谋取私利。
万乘公相:乘:四匹马拉的车;万乘:指帝王。指辅佐帝王的公卿宰相。
王公贵人:泛指达官贵人。
公门桃李:对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的尊称。《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廉洁奉公:不贪污腐化,一心为公。
吝公惜驴:指过度吝啬,过度珍惜自己的物品。
侈人观听: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桓公叹柳:一般以此典概叹,光阴迅速,生命易逝。
连二并三:犹言接连不断。
急公好义:热心给大家办好事,肯帮助人。
作壁上观:也说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楚国和其他诸侯前去救援。当时秦兵声势很大,只有楚将项羽领着队伍去冲锋陷阵,其他诸侯的将领却都在壁(即军营的壁垒)上观战。后用“作壁上观”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殴公骂婆:殴:殴打。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
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
倍日并行:日夜赶路。
王公大人: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听谗惑乱: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拨。
感佩交并:感:感激;佩:佩服。
今古奇观: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城北徐公: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后作美男子的代称。
坐无车公:比喻宴时没有嘉宾。
款言不听:款:通“窾”,空。对于不真实的话不要听信。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 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周听不蔽:蔽:蒙蔽。广泛听取意见就不会被蒙蔽。
游鱼出听: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言听谋决: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恩荣并济: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连枝并头: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耳听心受: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公而忘私: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