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本求原 jī běn qiú yuán
积本求原的意思
从根本上探求。
1. 【解释】:从根本上探求。
2. 【出自】:明·王守仁《与王纯甫书》之三:“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
成语词典:积本求原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这真是~的好事啊!
日积月累:长时间地积累:每天读几页书,~就读了很多书。
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寐:睡着。
积少成多: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积劳成疾:因长期连续的劳累而得了病。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责备:要求完备。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寸积铢累:点点滴滴地积累。
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指谣言坏话久而久之可以致人于死地。毁:坏话。销:熔化。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薪:柴草。
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穷原竟委:深入追究事物的始末。委:末,尾。
囤积居奇:大量收购、储存商品或市场上比较稀缺的物资,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这是获取暴利的一种投机行为。居:储藏。奇:指稀罕或稀少的东西。
处心积虑: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穀梁传·隐公元年》:“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处心:存心。积虑:打算了很长时间。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说求贤如渴。
积年累月:形容经历时间很长。
求真务实:追求真理,讲求实际。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
物归原主:归:还给。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予取予求: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汝)疵瑕也。” 后指任意索取。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逐鹿中原: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舍近求远:舍弃近的寻找远的,形容做事走弯路或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也说舍近图远。
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他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自求多福: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应允。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一无所求: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供不应求:供应的东西不能满足需求。
不求甚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堆积如山: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平原旷野:宽广平坦的原野,视野开阔、地势平坦,没有山峦或其他障碍物。
吹毛求疵: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春秋积序:春秋:指时间、年龄。年龄一年又一年的累积增加。
故剑之求:比喻结发之妻。
求索不得:想要索取,却得不到。
含瑕积垢:比喻蒙受耻辱。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与日俱积: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同恶相求: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掘室求鼠:挖坏房子捉老鼠。比喻因小失大。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以求一逞:逞:如愿,称心如意。指企图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未明求衣:天没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予求予取:从我这里求(财物)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求志达道: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祸因恶积:遭受灾祸的因素是罪恶的积累。指坏事做多了便会招致灾祸。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示例:他怎么就没有~的常识?
积非习贯:指错误长久沿袭,已成习惯。贯,通“惯”。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见弹求鹗: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居无求安: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降格以求: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焚林之求:由于隐居在山林,故烧毁森林使他出来。比喻为求贤才而去毁林。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求生害义:为保全性命而伤害道义。
刻意求工: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求忠出孝: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好古敏求: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
求生不得:想活活不了。
不厌求详: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同“不厌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