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在鼓里 méng zài gǔ lǐ
蒙在鼓里的意思
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1. 【解释】:好像被包在鼓里一样。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2. 【出自】:清·吴趼人《瞎骗奇闻》第二回:“总是他命好,才有这一个好先生给他算了出来,要不是周先生,我们还蒙在鼓里呢。”
成语词典:蒙在鼓里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决胜千里: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忙里偷闲:在繁忙中抽出一点闲空。偷:抽出(时间)。
雾里看花:比喻老眼昏花、模糊不清。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后比喻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别人都在替他着急,他却~。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这点小事对他来说~。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苏轼《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咫(zhǐ):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原指不暴露目标,秘密行军。也指停止战斗。《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有伏兵,引去。” 后也用以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减弱。
心不在焉: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焉(yān):文言虚词,相当于“于此”。
鞭辟入里:本作鞭辟近里,宋代理学家常用来形容做学问切实。今多形容说明问题透彻,切中要害。辟(pì):透彻。
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欢欣:喜欢,快乐。鼓舞:兴奋。
花里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含厌恶意):穿得~的。
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吃里扒外:同“吃里爬外”。
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差之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差距或错误。
蒙混过关: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在所难免: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指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旗鼓相当:也说鼓旗相当。《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公孙述)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指隗嚣)兵马,鼓旗相当。” 原指两军对敌。后用来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坑蒙拐骗: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陷害他人。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事在人为:指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主观努力。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矛盾的斗争~。
死里逃生: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鼓舞人心:鼓舞:振作,奋发。振奋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的勇气。
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
敲锣打鼓:指欢庆祝贺。
在天之灵:尊称逝世者的心灵、精神。
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有言在先:已经有话讲在头里,指事前打了招呼。
大权在握: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恫瘝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千里迢迢: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大有人在:指某类人数量很多。
如芒在背:见〖芒刺在背〗。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打退堂鼓: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有困难大家来帮你,你可不能~。
遥遥在望: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荣归故里:指光荣地回到家乡。一般是指某人在外面取得了成功或者获得荣誉后返回故乡。
万里长征:指长途行军。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 模很大。张:展开。
转战千里: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明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泻:水急速地往下流。
芒刺在背:像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心中惶恐,坐立不安。《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碧空万里: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打里打外:[北方口语]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
百里之任:旧指一县的长官,如县宰、县令等。
十里洋场:旧指洋人较多的地方。多形容旧时的上海。
鼓鼓囊囊:状态词。形容口袋、包裹等填塞得凸起的样子:背包装得~的。
楼船箫鼓: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寸步千里: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胡里胡涂: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摇唇鼓舌:用花言巧语拨弄是非。也指利用口才进行游说。《庄子·盗跖》:“尔(孔子)…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明见万里:对于外界或远方的情况,知道得很清楚。也比喻人有预见。
土偶蒙金: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袭模仿,徒有其表。
陶熔鼓铸: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