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危在旦夕的意思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指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1. 【解释】: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2. 【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3. 【示例】:现在桂林又危在旦夕,柳州也将不保。 ◎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十分危险
危在旦夕的近义词
危如累卵、危如朝露、朝不保夕、危若累卵、九死一生、大厦将倾、生命垂危、险象环生、命若悬丝、险象迭生、累卵之危、在劫难逃、亡在旦夕、间不容发、气息奄奄、千钧一发、岌岌可危、枕戈待旦、弹尽粮绝、奄奄一息、朝不虑夕、一发千钧、厝火积薪
危在旦夕的反义词
如火如荼、安如泰山、高枕无忧、高枕而卧、安然无恙、安如磐石、安然无事
成语词典:危在旦夕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别人都在替他着急,他却~。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这点小事对他来说~。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苏轼《杭州谢上表》:“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咫(zhǐ):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心不在焉:心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焉(yān):文言虚词,相当于“于此”。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转危为安:从危急转为平安。多指局势、病情等。
信誓旦旦:誓言诚挚可信。《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诚恳的样子。
危如累卵:也说危于累卵。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很容易倒下来打碎。比喻情况非常危险。《战国策·秦策四》:“君危于累卵。” 累(lěi)。
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志在千里:形容志向远大。
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朝令夕改:也说朝令暮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后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使人无所适从。
临危不惧:遇到危难毫不畏惧。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在所难免: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指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势在必行:指某事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必须做。
事在人为:指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主观努力。
朝夕相处: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
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矛盾的斗争~。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在天之灵:尊称逝世者的心灵、精神。
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趁人之危:利用别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陷害。
有言在先:已经有话讲在头里,指事前打了招呼。
大权在握: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恫瘝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大有人在:指某类人数量很多。
如芒在背:见〖芒刺在背〗。
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遥遥在望: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危机四伏:到处都潜伏着危机。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
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虑夕。
夕阳西下: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迷信)。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
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史记·日者列传》:“猎缨正襟危坐。” 危:高耸,引申为端正。
通宵达旦:整夜;从天黑到天亮。
芒刺在背:像芒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心中惶恐,坐立不安。《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一夕九徙:九:多次;徙:迁移。一夜之间迁移好几次。形容居住的地方极不安全。
舌端月旦: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晨提夕命:犹言朝夕教诲。
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
兵在其颈: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贵在知心: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朝不继夕:早晨不能顾到晚上。形容情况危急,难以预料。
鸡鸣候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同“鸡鸣戒旦”。
拨乱济危:平定乱世,救济危难。
一夕五制:一夜的工夫写出五种体制。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秉烛达旦:出自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字面意思是点着蜡烛一直熬到早晨,比喻人辛勤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
在家出家:指不出家当和尚,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累棋之危:堆迭的棋子,高则易倒。比喻形势危险。
居安虑危: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箭在弦上:也说矢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常与“不可不发”“不得不发”连用。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琳谢罪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忘战必危: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名声在外:形容名气很大。
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旦夕之间: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意在笔外: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
存亡安危: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
太阿在握:太阿:宝剑名。比喻掌握权柄。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时刻警惕,准备作战。《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旦:天亮。
兵已在颈: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鹤在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朝发夕至:早上出发,晚上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极为便利。
处安思危:犹言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会出现困难及危险。《隋书·音乐志下》:“居高念下,處安思危。”
孤履危行:指行为孤高独特。
宿夕之忧:宿夕:早晚;忧:忧虑。早晚之忧。比喻暂时的忧虑。
志在沛公:出自《大马扁》,形容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燕处危巢:燕子处在焚烧着的窝里。比喻处境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