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词《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讲解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艺术特色:
气势磅礴:诗的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这种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借古讽今: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对项羽的怀念,点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项羽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机会而自杀身亡,在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与南宋朝廷的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用典巧妙:全诗短短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人杰”的典故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曾称赞张良、萧何、韩信等贤臣良将是人杰;“鬼雄”的典故出自屈原《九歌·国殇》;项羽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诗歌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这首诗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它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了南宋当权者的苟且偷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的崇敬,以及自己的爱国之情。
语文基础
- 小学诗词《山行》唐·杜牧
- 小学诗词《赠刘景文》宋·苏轼
- 小学诗词《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 小学诗词《望天门山》唐·李白
- 小学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 小学诗词《望洞庭》唐·刘禹锡
- 小学诗词《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 小学诗词《采莲曲》唐·王昌龄
- 小学诗词《绝句二首》唐·杜甫
- 小学诗词《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 小学诗词《三衢(qú)道中》宋·曾(zēng)几(jī)
- 小学诗词《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元日》宋·王安石
- 小学诗词《清明》唐·杜牧
- 小学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小学诗词《滁(chú)州西涧》唐·韦应物
- 小学诗词《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
- 小学诗词《鹿柴》唐·王维
- 小学诗词《暮江吟》唐·白居易
- 小学诗词《题西林壁》宋·苏轼
- 小学诗词《雪梅》宋·卢梅坡
- 小学诗词《嫦娥》唐·李商隐
- 小学诗词《出塞(sài)》唐·王昌龄
- 小学诗词《凉州词》唐·王翰(hàn)
- 小学诗词《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 小学诗词《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 小学诗词《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 小学诗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
- 小学诗词《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 小学诗词《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
- 小学诗词《蜂》唐·罗隐
- 小学诗词《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 小学诗词《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 小学诗词《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唐·卢纶(lún)
- 小学诗词《墨梅》元·王冕
- 小学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 小学诗词《乞巧》唐·林杰
- 小学诗词《示儿》宋·陆游
- 小学诗词《题临安邸(dǐ)》宋·林升
- 小学诗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清·龚自珍
- 小学诗词《山居秋暝(míng)》唐·王维
- 小学诗词《枫桥夜泊》唐·张继
- 小学诗词《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
- 小学诗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lù)飞》唐·张志和
- 小学诗词《观书有感》宋·朱熹(xī)
- 小学诗词《泛舟》宋·朱熹(xī)
- 小学诗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 小学诗词《稚(zhì)子弄冰》宋·杨万里
- 小学诗词《村晚》宋·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