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灭虢

假途灭虢 jiǎ tú miè guó

假途灭虢的意思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1. 【解释】: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2. 【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3. 【示例】: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

假途灭虢的近义词

假道灭虢

成语词典:假途灭虢

自取灭亡zì qǔ miè wáng: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穷途末路qióng tú mò lù:路的尽头。比喻无路可走的地步。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左传 隐公 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同谋弑桓公,后来石碏杀掉石厚,《左传》称赞石碏的行动为“大义灭亲”。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对为非作恶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制 裁。

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依靠)。

道听途说dào tīng tú shuō: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不可磨灭bù kě mó miè: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灰飞烟灭huī fēi yān miè: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假公济私jiǎ gōng jì sī: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半途而废bàn tú ér fèi: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途:道路。废:停止。

灭绝人性miè jué rén xìng: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天诛地灭tiān zhū dì miè:(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诛(zhū):杀。

灭顶之灾miè dǐng zhī zāi: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鲁莽灭裂lǔ mǎng miè liè: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迷途知反mí tú zhī fǎn: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以假乱真yǐ jiǎ luàn zhēn:以:用;乱:混乱。用假的东西去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误入歧途wù rù qí tú: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自生自灭zì shēng zì miè: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假戏真做jiǎ xì zhēn zuò:戏是假的,但演得逼真,泛指把假事当做真事来做。

杀人灭口shā rén miè kǒu: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

弄假成真nòng jiǎ chéng zhēn: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变成真事。

弄虚作假nòng xū zuò jiǎ:搞虚假,欺骗别人。

虚情假意xū qíng jiǎ yì: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风雪:大风大雪,形容天气恶劣。载:怨声载道。途:路途,旅途。

长途跋涉cháng tú bá shè: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毁不灭性huǐ bù miè xìng: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因公假私yīn gōng jiǎ sī:借公务谋取私利。

假虎张威jiǎ hǔ zhāng wēi: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乘酒假气chéng jiǔ jiǎ qì:借着酒醉的气势。

假冒伪劣jiǎ mào wěi liè:以假充真,伪造劣质。指产品或商品冒用其它牌名进行伪造,或质量低劣。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

循途守辙xún tú shǒu zhé:遵守规矩。同“循涂守辙”。

途途是道tú tú shì dào: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以义灭身yǐ yì miè shēn: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性命。

假途灭虢jiǎ tú miè guó: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假门假事jiǎ mén jiǎ shì:做得像真的一样。

道尽途殚dào jìn tú dān:指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逾假不归yú jiǎ bù guī: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

反风灭火fǎn fēng miè huǒ:比喻施行德政。

假模假式jiǎ mo jiǎ shì:装模作样。也说假模假样。

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 原意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用的方法虽不同,但目标与结果都一样。殊:不同。途:道路,路径。归:趋向。

半明不灭bàn míng bù miè:形容半明半暗,将要熄灭。

天假其便tiān jiǎ qí biàn:上天给予的缘分。指难得的好机会。

判若两途pàn ruò liǎng tú: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幡然改途fān rán gǎi tú: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天不假年tiān bù jiǎ nián: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假痴假呆jiǎ chī jiǎ dāi:装傻;假装糊涂。

假誉驰声jiǎ yù chí shēng:指没有真才实学,靠互相吹捧扬名。

真真假假zhēn zhēn jiǎ jiǎ:有真有假,虚实相混。

假名托姓jiǎ míng tuō xìng:冒充别人姓名。

兵强则灭bīng qiáng zé miè: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覆宗灭祀fù zōng miè sì:宗:祖庙。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庙。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

灭门之祸miè mén zhī huò: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为古时抄家灭族的极刑。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出处殊途chū chǔ shū tú: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韬形灭影tāo xíng miè yǐng:指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烟销灰灭yān xiāo huī miè:比喻事物消失,不见踪迹。

溺心灭质nì xīn miè zhì: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灭德立违miè dé lì wéi: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出处:《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示例:君人者昭德塞违,今~,而置其赂器于太庙,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旧唐书·褚遂良传》

不生不灭bù shēng bù miè: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正道坦途zhèng dào tǎn tú:形容方向正确,前途光明。

永不磨灭yǒng bù mó miè:永远不会消灭。

穷途之哭qióng tú zhī kū: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日暮途远rì mù tú yuǎn: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视为畏途shì wéi wèi tú:看作是可怕的、危险的道路。喻指不敢做某件事情。

毁形灭性huǐ xíng miè xìng: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误入迷途wù rù mí tú:由于受迷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荆棘载途jīng jí zài tú:沿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极多。

灭虢取虞miè guó qǔ yú: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如假包换rú jiǎ bāo huàn:如果是假货就给你换。

道途听说dào tú tīng shuō:字面释义为指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判然两途pàn rán liǎng tú: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不假雕琢bù jiǎ diāo zhuó:不必借助精雕细琢。指器物天然即具有上好的质地。也比喻艺术品精美而无雕琢的痕迹。

朝荣夕灭zhāo róng xī miè:比喻生命短促。

假手旁人jiǎ shǒu páng rén: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澌灭无闻sī miè wú wén:澌灭:消失干净。形容彻底消失,没有人知道。

假仁假义jiǎ rén jiǎ yì:虚假的仁义道德。

假模假样jiǎ mó jiǎ yàng: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亡国灭种wáng guó miè zhǒng: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视如畏途shì rú wèi tú: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不自满假bù zì mǎn jiǎ:不自满,不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