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鸡晨鸣 pìn jī chén míng
牝鸡晨鸣的意思
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解释】: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同“牝鸡司晨”。
牝鸡晨鸣的近义词
牝鸡司晨、牝鸡牡鸣
成语词典:牝鸡晨鸣
一鸣惊人: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鸡鸣狗盗: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鸡毛蒜皮:比喻轻微琐碎无关紧要的小事。
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自以为了不起。
鸡零狗碎: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也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物。
钟鸣鼎食: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唐王勃《滕王阁序》:“阎闾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鼎:古代炊具。
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清晨的星星一样。形容很少。
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百家争鸣:指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百家”林立、互相争辩的现象。当时学术派别很多,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等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当时思想、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
鸾鸣凤奏:弹奏演唱的美称。
金鸡独立:指用一条腿站立的姿势。
缚鸡之力: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也说鼠肚鸡肠。
杀鸡取卵: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呆若木鸡: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偷鸡摸狗:指偷盗(多指小偷小摸)。
鸡飞狗跳: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琴瑟和鸣: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意思是宁可在小者之前,不在大者之后。后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鹤立鸡群:《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后多用“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鸡犬不宁: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后以“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十分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宰鸡教猴: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白鸡之梦:《晋书·谢安传》:“﹝ 安 ﹞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谓所亲曰:‘昔 桓温 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 温 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 温 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唐 李德裕《怀崧楼记》:“洎 太和 己丑岁,復接旧老,同升台阶,或纔叹止舆,已协白鸡之梦;或未闻税驾,遽有黄犬之悲。向之荣华,可以悽愴。”亦省作“白鸡梦”。唐 李白《东山吟》:“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懽。”
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
河清社鸣: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牝牡骊黄:骊:黑色。原意是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晨提夕命:犹言朝夕教诲。
味如鸡肋: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嫁鸡逐鸡: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
凤鸣麟出:凤凰鸣唱,麒麟出现。比喻贤人出现。
鸡声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鸡鸣候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同“鸡鸣戒旦”。
只鸡絮酒: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驴鸣狗吠:形容文字言语拙劣。同“驴鸣犬吠”。
蛙鸣蝉噪: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戴鸡佩豚: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鹤鸣之士: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鸡声断爱:雄鸡报晓情人上路欢爱从而中断。
鸡栖凤巢:栖:居住。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
杀鸡扯脖:亦作“杀鸡儿抹脖子”。伸长了脖子。形容情急作态。
猬起鸡连:如猬毛纷起,鸡声相连。比喻彼此串连,蠢蠢而动。唐 刘禹锡《唐故邠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大和 紀元,滄景 不虔,子弄父兵,跳踉海壖,有隣陰交,蝟起鷄連。”
鹤在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鸡不及凤:鸡赶不上凤凰。比喻儿子不如父亲。
独鹤鸡群: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晨参暮省:按礼节朝暮参拜问安。
百鸟争鸣:千百种鸟一起鸣唱。
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山鸡舞镜: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汝南晨鸡:即汝南鸡。
鸡犬桑麻: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鬻鸡为凤:指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鸡飞狗窜:比喻受到惊动而引起骚乱。
鬼火狐鸣:鬼火闪烁。
鸡鸣起舞: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纪渻木鸡:修养到家,亦用写呆笨发愣。
牝鸡无晨:母鸡不报晓。比喻妇女不掌朝政。
鸡对鸭讲: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中性词,来源于粤语地区。
金鼓齐鸣:指战斗正在进行。也形容军威盛大。金鼓:金属制的乐器和战鼓。古代作战时用它们发号令,壮军威。
引吭一鸣:吭:喉咙。禽鸟放开嗓子一声鸣叫。比喻放声发表意见或充分发泄愤慨情绪。
失旦之鸡:忘记报晓的雄鸡。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
山鸡照影:比喻顾影自怜。
雄鸡夜鸣: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不平则鸣: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连昬接晨:昬,同“昏”。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东鸣西应: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寥落晨星:稀疏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蛙鼓蝉鸣: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醯鸡瓮里:醯鸡:即蠓,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比喻见闻狭隘的人。
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语出《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
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