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应对 sǎ sǎo yìng duì
洒扫应对的意思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1. 【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2. 【出自】: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3. 【示例】: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洒扫应对,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 ◎明·王廷相《慎言·作圣》
成语词典:洒扫应对
遥遥相对: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弘明集 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一应俱全: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 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连锁反应:链式反应
成双成对:配成一对,多指夫妻或情侣。
一呼百应:一声召唤,群起响应。形容威信高,响应者多。
死无对证: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扫地出门:指剥夺所有财产,赶出家门。
罪有应得: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惩罚。形容处罚恰当,并非冤枉。
对酒当歌:三国魏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意思是面对着美酒和歌舞,慨叹人生短暂,应该有所作为。后 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比喻技艺纯熟,心手相应。《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应付自如:应付:对付,处置。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有求必应: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应允。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对准对方的言论行动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
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因果报应:佛教用语。说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供不应求:供应的东西不能满足需求。
颜面扫地:比喻面子丧失干净。
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灵活地应付事态的变化。《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孙权)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庞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反应快,口才好。
冤家对头:指仇人,仇敌。
呼应不灵:指消息不能正常传递,指挥不能正常进行。
应病与药:对症下药。
扫墓望丧: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指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
衾影独对:谓独自一人。语本 北齐 刘昼《新论·慎独》:“獨立不慚影,獨寢不愧衾。”《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忽然的有人把他説不出的話替説出來了,了不了的事給了了,這個人還正是他一個性情相投的人,那一時喜出望外!到了衾影獨對的時候,真有此情此景!”
立扫千言: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应箓受图:箓:符箓,上载隐语,被看作帝王受命的征验;图:河图,圣人当世的吉兆。指帝王是应符命、受河图来统治天下。表示王权是神授的。
应图受箓:图:河图,圣人当世的吉兆;箓:符箓,上载隐语,被看作帝王受命的征验。指帝王是应符命、受河图来统治天下。表示王权是神授的。
对床夜雨:也说夜雨对 床。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语。形容亲朋间久别相??,倾心交谈。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宋苏轼《东府雨中别子由》诗:“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虚应故事:照例应付,敷衍了事。故事:例行的事。
应规蹈矩:应:顺应;规:圆规;蹈:履行;矩:角尺。夫和矩分别是定圆和方的标准工具,借指礼仪、法度。指谨遵礼法,不越分寸。
拥彗扫门:彗:扫帚。手持扫帚,为贵宾在前面扫地引路。形容待客之礼极为诚敬。
适时应务: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拖天扫地:形容衣服过长。
云集响应: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此发彼应:这里发动,那里响应。
对泣牛衣:牛衣:也称牛被。
对号入座:本指按指定的座位就座。比喻把有关的人或事物跟自己对比联系起来,也比喻把某人所做的事跟规章制度相比,联系起来。
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三夫之对: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应弦而倒: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
洒泪而别:流着泪告别。
扫兴而回:扫兴:指情绪低落。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情绪低落地归来。
如应斯响:形容反响极快。
针尖对麦: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抽黄对白: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桴鼓相应:用鼓槌打鼓,鼓即发声。比喻上呼下应,紧密配合。《汉书·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 应也。” 桴:鼓槌。
衣冠扫地:谓士大夫不顾名节,丧尽廉耻。宋 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諸酋又嗾婦抱 劉(劉岊)以爲戲。衣冠掃地,殊不可忍!”清 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始焉以 豎刁 之謀,媚於天子;終焉以國老之勢,廣置門生。家國無人,衣冠掃地。”
山崩钟应: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三曹对案:指审问对质。
心口相应: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瑞应灾异:指吉祥和灾祸的征兆。
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比喻杀获无余。
三对六面:人 指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应节合拍:合乎节拍。
犁庭扫穴:庭:龙庭,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也是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应变无方: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
临风对月: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应变无穷:应付事态发展变化,没有穷尽。
鸡对鸭讲: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中性词,来源于粤语地区。
扫地以尽: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混应滥应:指随便答应别人的请求。
潇潇洒洒: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作风潇洒。
接应不暇:暇:空闲。
肆应之才:肆应:应对。形容人善于应对。
应风披靡: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望衡对宇: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风从响应:谓闻风而动,呼应迅速。宋 邵博《闻见後录》卷十五:“耆哲俊乂,野迄無遺。元惡大憝,去之不疑。無有遠邇,風從響應。”《明史·刘安传》:“内之君臣,習尚如此,則外而撫按守令之官,風從響應。”
扫榻相迎:榻:床。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东鸣西应: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淡扫蛾眉:轻淡地画眉。指妇女淡雅的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