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枉过正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矫枉过正的意思
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汉书·诸侯王表》:“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过了头,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1. 【解释】: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2. 【出自】:《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3. 【示例】:或有避其谤者,又每矫枉过正,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4.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矫枉过正的近义词
挢枉过正、过犹不及、矫首昂视、枉矫过激
矫枉过正的反义词
差之千里、恰到好处
成语词典:矫枉过正
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也说过眼烟云。
雨过天晴:也说雨过天青。雨后转晴。比喻坏的形势已经过去,出现了好的平静的局面。
枉费心机:白白地耗费心思。
拨乱反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 指治理混乱的局面,恢复正常的秩序。
大喜过望:所得超过了所 希望的,因而特别高兴。《汉书 英布传》:“布又大喜过望。”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 华正在美好的时候。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白驹过隙:《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意思是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
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矫:使曲的变直。揉:使直的变曲。
贪赃枉法:公职人员收受贿赂,利用职权歪曲法律,以满足行贿人违法要求的行为。枉:歪曲,破坏。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改邪归正:离开邪路,回到正路上来。指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汉贾谊《新书·容经》:“故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犹:如,同。不及:不足。
正大光明:行为正派,襟怀坦白。
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改过自新:也说悔过自新。改正过错,重新做人。《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 新。”
蒙混过关: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说不过去:指不合情理;无法交代:你这样对待人家,太~了。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堂堂正正:形容光明正大:做一个~的男子汉。
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 天。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安。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一五:“寒号 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kòu)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且:暂 且。
神经过敏: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异常锐敏的症状,神经衰弱的患者多有这种症状。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烟云过眼:像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形容一个人做事、为人没有私心,公正无私。
明媒正娶:旧时指有媒人说合,按传统结婚仪式迎娶的婚姻。
端端正正:①形容姿势挺直,不歪斜。②形容物体不歪斜、摆放整齐。③形容人行为正派、规矩。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操之过急:办事情过于急躁:这事得分步骤进行,不可~。
正言厉色:正:严正;言:言辞;厉:严厉;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正气凛然: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将功补过:用建立的功绩来抵偿以前的过失。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瞒天过海:比喻用伪装来瞒哄对方,偷偷地行动。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招摇过市:指故意在众人面前大摇大摆,炫耀自己。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路子本来不对,却侥幸地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雁过留声: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史记·日者列传》:“猎缨正襟危坐。” 危:高耸,引申为端正。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明正典刑:指依法公开处置。宋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执行法律。
徇情枉法:为了私情而违反法律。徇:曲从;枉:使歪曲。
矫情饰诈: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多用来形容官员处理政务时秉持公正、廉洁的态度。
清正廉洁:指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无私。
执正持平:执:执行;持:坚持。坚持公平合理,不偏不向。
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委过于人:形容嫁祸给别人。
过庭闻礼: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枉道事人: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矫时慢物:矫时:矫正时俗。慢,傲慢。指对现实不满,态度傲慢。
归邪返正: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中正无邪:中正:正直。正直而没有邪念。
理过其辞: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端人正士:指端庄正直的人。
持正不挠:坚持正道,决不屈服。
枉曲直凑:指在弯曲的路上却笔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变通。
不枉此行: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表示某种行动很值得,很有所收获。
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尺枉寻直: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
鳃鳃过虑:鳃鳃:恐惧的样子。形容过于忧虑和恐惧的样子。
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一身正气:比喻光明磊落,刚正不阿。
列功覆过:罗列功绩,掩盖过错。
正法直度: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思过半矣:指已领悟大半。
枉死罗城:枉死城。
神清气正:神态清朗,气色纯正。
光阴虚过:光阴:时间;虚:空。时光白白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