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猛兽 dú shé měng shòu
毒蛇猛兽的意思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1. 【解释】: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2. 【出自】: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3. 【示例】:那地方本来‘人’迹稀少,毒蛇猛兽横行。 ◎瞿秋白《文艺杂著》
4.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毒蛇猛兽的近义词
洪水猛兽、封豕长蛇
成语词典:毒蛇猛兽
杯弓蛇影: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荼毒生灵: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
困兽犹斗:被围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比喻陷入绝境时还要挣扎顽抗。《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以毒攻毒: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性病。比喻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特点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坏人来对付坏人。
引蛇出洞: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像野兽一样凶恶残暴。
飞禽走兽: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衣冠禽兽:外表衣帽整齐,像个人,行为却如禽兽。比喻卑劣的人。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洪水猛兽:比喻极大的祸害。《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牛鬼蛇神:唐杜牧《李贺集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原比喻李贺的诗虚幻怪诞。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牛鬼: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蛇神:指蛇精。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打草惊蛇: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
佛口蛇心: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肠却非常狠毒。
刮骨去毒: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
封豕长蛇:大猪与长 蛇。比喻贪婪凶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封:大。
晏安鸩毒: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含荼茹毒:犹言含辛茹苦。
为蛇若何:虺:小蛇;催:毁灭;若何:奈何,怎么办。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吗办?原来比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也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出自:《国语·吴语》:“吴王将许越成,申胥谏曰:‘为虺弗摧,为蛇若何?’“(成,讲和。)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的笔势矫健迅捷。《宣和书谱·草书七》:“(释亚栖)观其自谓吾书不大不小,得其中道;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宴安鸩毒:贪图安乐等于喝毒酒自杀。《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鸩(zhèn):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可以毒杀人。鸩毒:毒酒。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礼度委蛇:礼度:礼数;委蛇:庄重而从容自得的样子。比喻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走蚓惊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明 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錦綉額贈新題走蚓驚蛇,丹青幀摸巧樣迴鸞舞鶴。”明 陈大声《北伴读书·富文堂宴赏》曲:“簡書文半逼 蘇,詩律法全學 杜,走蚓驚蛇,寫一筆 唐 懷素。”参阅《宣和书谱·草书·唐释怀素》。
弓杯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毒魔狠怪:凶恶残忍的妖魔鬼怪。
谋臣猛将:善于谋划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帅。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五毒俱全: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楚毒备至:楚毒:古代炮硌之刑;备:尽,全。指使用各种刑罚。
高大威猛:形容男子外形壮实勇猛,富有威势。
蛇毛马角: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者。章炳麟《五无论》:“國家者如機關木人,有作用而無自性,如蛇毛馬角,有名言而非實存。”
鸟惊兽骇:形容成群的人像受惊的鸟兽一样逃。
封豨修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阳解阴毒:指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蛇行鳞潜: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汪东《刺客校军人论》:“刺客者,懷彈丸,淬匕首,蛇行鱗潛,如螳螂之捕蟬,恐其有警而飛翔。”
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禽兽不若: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刮骨疗毒:三国 蜀 将 关羽 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后称为“刮骨疗毒”。
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虚与委蛇:指对人假意相待,敷衍应酬。《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委蛇(wēiyí):敷衍。
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宽猛相济:宽:宽容;猛:严厉,猛烈;济:相辅而行。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百兽率舞: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毒赋剩敛:指横征暴敛。
楚相断蛇:汉 贾谊《新书·春秋》载,春秋 楚 相 孙叔敖,幼时遇两头蛇,恐他人又见,埋之,惧,谓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以福。’人闻之,皆諭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亦记此事。后因以“楚相断蛇”喻人做好事必将得好报。宋 魏泰《东轩笔录》卷六:“曾布 为三司使,论市易事被黜。鲁公(曾公亮)有柬别之,略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 相断蛇,后必有福。’”
蝉蜕蛇解: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淮南子·精神训》:“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蜕蛇解,游於太清,輕舉獨往,忽然入冥,鳳皇不能與之儷,而況斥鷃乎?”
珍禽异兽:珍贵的飞禽,奇特的野兽。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鸟兽率舞:率:一起。飞鸟走兽一齐婆娑起舞。形容政治清明,鸟兽也受到感化。
龙蛇飞动: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蛇头蝎尾: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唐 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之一:“暫時上天少問天,蛇頭蝎尾誰安著。”宋 邵雍《感事吟》:“蛇頭蝎尾不相同,毒殺人多始是功。”
禽奔兽遁:遁:逃避。指禽兽奔逃躲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骇龙走蛇: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封豨长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厚味腊毒:指味美者毒烈。
蛇口蜂针: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鸟伏兽穷: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何其毒也:也:文言助语,置于词尾,与“何”相配合,构成反诘语气。多么狠毒呀!。
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明 宋濂《题司马公手帖後》:“當是時,章惇、蔡確、黄履、邢恕 等蛇蟠蚓结,牢不可解。”
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蛇鼠横行: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不毒不发:谓不受凌辱就不能发愤图强而有所成就。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勇猛果敢: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屠毒笔墨:用笔墨毒害人。比喻内容不好的书。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三兽渡河: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作困兽斗:虽受困顿,亦要奋力相拼,抗挣不休。
作鸟兽散: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