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惊蛇的意思
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1.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2. 【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3. 【示例】: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打草惊蛇的近义词
顾此失彼、操之过急、风吹草动、急功近利、打草蛇惊、因小失大
打草惊蛇的反义词
引蛇出洞、纹丝不动、敲山震虎、欲擒故纵
成语词典:打草惊蛇
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船在~中前进。
一鸣惊人: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杯弓蛇影:有人请客吃饭,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客人以为酒杯里有蛇,回去疑心中了蛇毒,就生病了(见于《风俗通义·怪神》)。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稳扎稳打:稳当而有把握地打仗(扎:扎营)。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草木皆兵: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寸草不生: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
貌不惊人: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拈花惹草: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或狎妓。也说惹草拈花。
趁热打铁:就着铁烧红的时候锻打。比喻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也作怵目惊心。
草菅人命:《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yì,通“刈”)草菅然。”原意是批评秦二世胡亥把杀人看得像割草一样随便。后用草菅人命形容漠视人的生命,任意加以残害。菅(jiān):一种草。
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乔装打扮:改变服饰,装扮成另外模样,以隐瞒身份(现多含贬义)。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倒打一耙:比喻不仅拒绝对方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屈打成招:清白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
插科打诨:指戏曲演出中穿插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谈话,引人发笑。科:戏曲演员的动作表情。诨(hùn):开玩笑的话。
一网打尽:比喻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一个也不漏。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刘待制元瑜既弹苏舜钦,而连坐者甚众,同时俊彦为之一空。刘见宰相曰:‘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受宠若惊:也说被宠若惊。受到别人的赏识、称赞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打家劫舍:指成群结伙公 开地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风吹浪打:比喻险恶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也形容风浪很大。
不打自招:旧指没有用刑就招认了自己的罪行。现比喻无意中说出自己干的坏事或泄露了自己不好的想法。
风吹草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打情骂俏:男女间用轻佻的言语动作挑逗戏弄。
打击报复:打击:攻击。用敌对的态度回击对方。
一草一木: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竹篮打水: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雷打不动: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他每天早晨坚持跑步,~。
奇花异草:奇异的花草:植物园的温室里有很多~。
引蛇出洞: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胆颤心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害怕遭受祸害。
关门打狗: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然后进行有效打击。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意外情况等时慌乱不安的状态。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敲锣打鼓:指欢庆祝贺。
打抱不平:遇见不公平的 事,支持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天打雷劈: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误打误撞:指事先未经周密考虑。
棒打鸳鸯:用木棒打散一双鸳鸯。比喻拆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牛鬼蛇神:唐杜牧《李贺集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原比喻李贺的诗虚幻怪诞。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牛鬼: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蛇神:指蛇精。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鞭打快牛:比喻对工作越勤奋、贡献越大的人或单位越是高要求、压任务,而爱护不够:如果再不解决~问题,消极作用将会更大。
打草惊蛇: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打退堂鼓: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现在比喻做事中途退缩:有困难大家来帮你,你可不能~。
草草了事:草草:形容草率、马虎;了:办完,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
斩草除根:也说剪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一声巨响。
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路子本来不对,却侥幸地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得失置之度外。
精打细算:(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
石破天惊: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原来形容箜篌(古乐器)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用以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打里打外:[北方口语]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藉草枕块: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佛口蛇心: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肠却非常狠毒。
心惊胆寒: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八字打开: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鸾跂鸿惊: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铁打江山:用铁锻打成的江山。比喻国家巩固。
封豕长蛇:大猪与长 蛇。比喻贪婪凶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封:大。
天打雷击: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