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杖理民 shù zhàng lǐ mín
束杖理民的意思
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1. 【解释】: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2.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3. 【示例】:上圣自从隋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一折
成语词典:束杖理民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他说话做事总是~的。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泰:平安,安定。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故意捣乱。
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伤天害理: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
通情达理:懂得道理,说话、做事合情合理。
入情入理:合乎情理:他说得~,大家听得心服口服。
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理屈词穷:(在争论中)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没话可说。
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以理服人:用道理来说服人。
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中华民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共同文化与心理特征的民族共同体,体现了民族多样性下的统一性。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浪费钱财。
日理万机:一天之内要处理成千上万件的事。形容政务繁忙(多用于高级领导人)。
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束手就擒: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因无法脱逃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
天理不容: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为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合情合理:合乎情理。
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蛮不讲理:蛮横而不讲道理。
爱答不理:(~的)像是理睬又不理睬,形容对人冷淡、怠慢:别人跟她说话,她~的。
束手无策:形容就像捆住了手,没有一点办法。《五代史平话·唐》卷下:“诸将相束手无策。”
黎民百姓:“黎”,《尔雅》释为“众”,故“黎民”即众民,乃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之俗称。
为民请命: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泛指替百姓说话。《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
政荒民弊: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民不畏死: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束云担雪:渔夫樵子在野外作业时的艰辛生活。
物阜民熙:阜:多;熙:安乐。百姓安乐,物资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尊主泽民: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末作之民: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
杖钺一方:比喻掌握兵权或驻扎一方。
削职为民: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人民城郭: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与民偕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
广土众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理过其辞: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逆理违天:逆:违反;悖:违背。违背天道常理。
解民倒悬:《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后用“解民倒悬”比喻把人民从困苦危难的处境中解救出来。
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敬授民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急吏缓民: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穷理尽微:指系统深入地研究事物的原理,以达到精深奥妙的境地。
民不聊生: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史记·春申君列传》:“人民不聊生,族类离散。” 聊:依赖。
病民蛊国:也说病国病民、病民害国。害人民,害国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吾辈病民蛊国,不能仇现在之执法者也。” 病:损害,祸害。蛊(gǔ):相传为人工培养成的毒虫,引申为毒害。
当家理纪:指管理家务。
穷理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情恕理遣:恕:原谅;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宽厚和平,遇事不加计较。
深得民心: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肚束三篾: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
济世安民: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伤化虐民:伤:伤害;化:风俗;虐:残害。破坏传统的风尚习俗,残害平民百姓。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晋春秋》:“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爱理不理: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元元之民: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民心不壹: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愚弄其民:指蒙骗愚弄百姓。
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野荒民散: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穷理尽性: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民脂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膏:油脂。五代时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束椽为柱:捆扎椽子当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杖履相从:指追随左右。
束教管闻:指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护国佑民:捍卫国家,保护人民。
断无此理: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