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本竭源 kū běn jié yuán
枯本竭源的意思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1. 【解释】: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2. 【出自】:《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枯本竭源的近义词
斩尽杀绝
成语词典:枯本竭源
枯木逢春:比喻重获生机。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声嘶力竭:声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拼命地叫喊(含贬义)。嘶:哑。竭:尽。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渔:捕鱼。
舍本逐末: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枯枝败叶:败:衰败。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
世外桃源: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长江是一条~的大河。
搜索枯肠:形容动脑筋极力思索(多指写诗文)。枯肠:比喻脑子里很空。
摧枯拉朽:摧毁枯草朽木。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枯:枯草。拉:摧。
变本加厉: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现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含贬义)。厉:猛烈。
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照本宣科:照着本子读。形容只是死板地照着念,毫无创造发挥。宣科:道士诵经。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支出。《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枯燥单一:形容内容或形式单调、无趣,缺乏变化,令人感到乏味。
一本万利:形容本钱很小,利润很大。
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本位主义: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不顾大局和整体利益。
本固枝荣:树木主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原原本本:也作源源本本。
小本经营:本钱小、利润少的买卖。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殚,竭尽;虑,思虑。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
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左右逢源:《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原意是做学问工夫到家后就能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也用以比喻为人圆滑,两头讨好。
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枯木发荣: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重本抑末: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 时 李悝、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穷思竭虑:形容用尽心思,想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出自于赵鑫珊所著的《天才与疯子——天才的精神结构》一书。
源深流长:比喻历史悠久。
源泉万斛:比喻文思涌溢。
穷山竭泽:谓遍搜山林川泽。《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麟,人罕識之獸也,以見公之窮山竭澤而盡取,至於不識之獸,皆搜索而獲之。”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枯杨生华:《易·大过》:“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后因以比喻好景不长。《汉书·叙传下》:“枯楊生華,曷惟其舊。横(田横)雖雄材,伏于海隖。”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易》云:‘枯楊生華,暫貴之意也。曷惟其舊,言不能久也。’”
原本穷末: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本来面目:事物原来的样子。
竭诚待下:尽心尽意地对待臣民部属。竭诚:竭尽忠诚;全心全意。
家学渊源:家学: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枯朽之馀:谓衰病残年。
枯骨之馀:指将死之人。
反本溯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甘井先竭: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
饮流怀源: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谓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亦作饮水知源,饮水思源。
异派同源:不同派别来自同一本源。
枯鱼衔索:衔:含;索:绳子。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
摧枯拉腐: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
疲心竭虑:费尽心思。宋 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是於詩賦策論六千卷中,選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試之官殆廢寢食,疲心竭慮,因勞致昏。”
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万斛泉源:斛:十斗。本指泉源丰富。后比喻文思敏捷。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溯流从源:顺支流上溯河源。比喻追根究底。
沿流求源: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资斧困竭: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焚枯食淡: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枯脑焦心:指竭尽心力。
鼓衰气竭:比喻力量耗尽,不能再有作为。
燎发摧枯: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枯树开花: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获奇迹出现。
沿流溯源: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舍本事末:舍:舍弃;事:从事。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水源木本:水的源头,树的根本。
竭尽心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溯本求源:追寻根本,探求起源。
用心竭力:用尽心计和力量。
尽忠竭力: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苦心竭力:费尽心机,使出了全部力量。
德本财末: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吃水忘源:喝水的时候忘记了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处境优越时忘其所由来。
本本源源:原原本本。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