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猿脱兔 jīng yuán tuō tù
惊猿脱兔的意思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1. 【解释】: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2.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成语词典:惊猿脱兔
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船在~中前进。
脱口而出: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一鸣惊人:用以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也说惊世震俗。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的人。《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
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
貌不惊人: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也作怵目惊心。
脱颖而出:战国时代,秦兵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要选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一起去,但缺一人,毛遂自动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在众人当中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立刻就会露出来,你来我门下已经三年,没听到过对你的赞扬,你没什么能耐,不去吧!毛遂说,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似的,“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就是说,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的,岂止光露个尖儿!(见于《史记·平原君列传》;颖:据旧注,指锥子把儿上套的环)后来用“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受宠若惊:也说被宠若惊。受到别人的赏识、称赞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含贬义)。明田艺蘅《玉笑零音》:“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脱缰之马:脱掉缰绳的马。比喻没有拘束的人或失去控制的事物。
心猿意马:也说意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难以控制。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临阵脱逃:军人到阵前要作战时逃跑,也比喻事到临头而退缩逃避。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胆颤心惊: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害怕遭受祸害。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意外情况等时慌乱不安的状态。
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铅(一作饴)。” 后比喻重新做人。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打草惊蛇: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一声巨响。
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形容把得失置之度外。
石破天惊: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原来形容箜篌(古乐器)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用以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
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脱白挂绿: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指初登仕途。
鹤唳猿声:鹤鸣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
矫若惊龙: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心惊胆寒: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鸾跂鸿惊: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鹊反鸾惊: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
惊蛇入草:形容草书的笔势矫健迅捷。《宣和书谱·草书七》:“(释亚栖)观其自谓吾书不大不小,得其中道;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兔起凫举:凫:野鸭。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惊恐失色: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猿穴坏山: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造成大灾祸。
龟毛兔角:也说兔角龟毛。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古代认为这是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见善若惊: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弹丸脱手: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暢。
心惊胆裂:形容极度惊恐。
穷猿奔林: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胆惊心战: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走蚓惊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明 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錦綉額贈新題走蚓驚蛇,丹青幀摸巧樣迴鸞舞鶴。”明 陈大声《北伴读书·富文堂宴赏》曲:“簡書文半逼 蘇,詩律法全學 杜,走蚓驚蛇,寫一筆 唐 懷素。”参阅《宣和书谱·草书·唐释怀素》。
自相惊扰: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惊采绝绝: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惊神泣鬼: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波澜不惊: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也比喻心态镇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
蜂腰猿背: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
惊见骇闻: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同“惊耳骇目”。
惊鸿一瞥:“惊鸿”一词多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惊鸿一瞥意思是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有惊无险:看似惊心动魄,但没有任何危险。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惊心悼胆: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脱兔之势:变化非常迅速的形势。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翩若惊鸿: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狮象搏兔: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惊风扯火:方言。形容大惊小怪,自我惊扰。
惊恐不安:是很惊慌的意思。
失惊打怪:形容大惊小怪。
鸟惊兽骇:形容成群的人像受惊的鸟兽一样逃。
兔缺乌沈:犹兔走乌飞。唐 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烏沈欲半年。”
失之若惊:形容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得失。
妙语惊人: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狼顾麕惊:比喻惊恐万状。
语惊四座:形容发言独特、新奇,使人震惊。
见惯不惊: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荣辱若惊:骤地荣宠而感到惶恐,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三章。
令人吃惊:让人感到惊讶。
得之若惊:形容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穷猿失木:猿被困失栖。喻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唐 杜甫《寄杜位》诗:“寒日經簷短,窮猿失木悲。”仇兆鳌 注:“窮猿失木,乃歎無家可歸。”
胆丧心惊:形容内心过分惊慌恐惧。
惊心惨目: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惊喜交集:交集: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冻浦鱼惊: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后为孝亲之典。
惊心掉胆:惊:惊吓;掉:恐惧,战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