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 chéng zhū lǐ xué
程朱理学的意思
指 北宋 程颢、程颐 和 南宋 朱熹的理学。参见“程朱學派”。
【解释】:指 北宋 程颢 、 程颐 和 南宋 朱熹 的理学。参见“ 程朱學派 ”。
成语词典:程朱理学
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他说话做事总是~的。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见于《宋史·杨时传》)。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牙牙学语: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幼儿的早期教育从~阶段开始。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计日程功:按照日程,要求工作进度。
锦绣前程:象锦绣那样的前程。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才疏学浅: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于自谦)。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故意捣乱。
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伤天害理: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
通情达理:懂得道理,说话、做事合情合理。
入情入理:合乎情理:他说得~,大家听得心服口服。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
理屈词穷:(在争论中)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没话可说。
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以理服人:用道理来说服人。
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通“无(wú)”)术,暗于大理。”
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品学兼优: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日理万机:一天之内要处理成千上万件的事。形容政务繁忙(多用于高级领导人)。
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天理不容: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鹦鹉学舌:鹦鹉学人说话,比喻别人怎样说,他也跟着怎样说(含贬义)。
合情合理:合乎情理。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蛮不讲理:蛮横而不讲道理。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博学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儒”是指大儒,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爱答不理:(~的)像是理睬又不理睬,形容对人冷淡、怠慢:别人跟她说话,她~的。
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各奔前程:奔:投向,奔往;前程:前途。各走各的路。比喻各人按不同的志向,寻找自己的前途。
近朱者赤:靠着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常与“近墨者黑”连用。
笃信好学: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兼程并进: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贻误后学:后学:后来的学习者。错误遗留下去,使后来学习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
朱唇榴齿:嘴唇红润,牙齿像石榴果实那样整齐。
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施朱傅粉:泛指修饰打扮。
曲学阿世: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
理过其辞:说理多而文采不足。
学如穿井: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看朱成碧:朱:大红色;碧:翠绿色。将红的看成绿的。形容眼睛发花,视觉模糊。
逆理违天:逆:违反;悖:违背。违背天道常理。
真才识学:指有本领,博学多才的人。
家学渊源:家学: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好学深思:好学而心细,勤于思考。比喻心力并用。
朱颜粉面:粉:白色。红颜白面。指涂脂傅粉的女子。
穷理尽微:指系统深入地研究事物的原理,以达到精深奥妙的境地。
隶首之学:指算术,算学。清 俞樾《<显志堂集>序》:“先生治經,通小學,故不爲浮詞,尤精隸首之學,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参见“隸首”。
当家理纪:指管理家务。
穷理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
情恕理遣:恕:原谅;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宽厚和平,遇事不加计较。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爱理不理: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学海无涯: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轻裘朱履:形容闲适安逸的生活。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穷理尽性: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青钱学士:以之誉称才学之士。
晚生末学:书生的自谦。
朱弦疏越:形容诗文质朴而有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