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共规 tóng wén gòng guī
同文共规的意思
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解释】: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同文共规的近义词
同文共轨
成语词典:同文共规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异口同声:大家说的完全一致。《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艺术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
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视同陌路: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同“视若路人”。
图文并茂:(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同归于尽:一同毁灭。尽:完结,灭亡。
风雨同舟:在大风雨 里同坐一条船。比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孙子兵法·九地》:“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不同凡响:原指歌唱演奏十分出色。后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言谈议论不同一般,十分出色。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非同小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小可:轻微,寻常。
异曲同工:也说同工异曲。曲调虽然不同,却都同样美妙。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后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工:工巧。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称善于防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形容死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非同寻常: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书房中常备的四种文具。
有目共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睹(dǔ):看见。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不共戴天:不愿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文恬武嬉:文官只知道贪图安逸,武将一味追求玩乐。形容文武官员贪图享乐,不问国事的腐败现象。唐韩愈《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 恬(tián):安逸。嬉(xī):游玩。
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情文并茂: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情:情感;文:文辞;茂:美好、丰富。
生死与共:生一起生,死一起死,形容情谊很深。
人神共愤: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形同陌路:指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
表面文章:比喻形式好看但没有实质内容、不求实效的事物:坚持实事求是,不做~。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普天同庆:指全国或全世界共同庆祝。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恩同再造:恩德极大如同 使人再生。《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再造:再生。
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常用来形容物品、观念、行为等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可言。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河。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不约而同: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一种原则和方法。
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斯斯文文:形容举目文雅。
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同床异梦:比喻虽然共同生活或者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同流合污:《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用以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大做文章: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多指应得的报酬或应收的费用):我要是治不好你的病,~。
文武双全: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
有目共赏:看见的人都赞赏。
同病相怜: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四:“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怜:怜惜,同情。
能文能武:文的武的都行。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一纸空文:空写在纸上实际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不能执行的条约、规定、计划等)。
同床共枕:指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如嚼蜡。”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沿袭成规: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使之成为了规则。
拟规画圆: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牛骥共牢: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形同虚设:形式上虽有,却不起作用。
文武并用:文臣武将一起任用。
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
同甘同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同心合意:指心志一致。同“同心一意”。
深文曲折: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规旋矩折: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
同恶相求: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樽酒论文: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
鬻文获财:鬻:卖。指以写文章来换取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