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敌取资 yīn dí qǔ zī
因敌取资的意思
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1. 【解释】: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2. 【出自】:《魏书·燕风传》:“轻行速行,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敝,北方所以常胜也。”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从敌人方面取得所需的物资
因敌取资的近义词
因敌为资
成语词典:因敌取资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所向无敌:力量很强,到哪里都没有对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向:指向。
腹背受敌:前面和后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等因奉此:“等因”和“奉此”都是旧时公文用语,“等因”用来结束所引来文,“奉此”用来引起下文。“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
无理取闹: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故意捣乱。
陈陈相因:《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原意是仓库的粮食,逐年堆积起来。后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因:沿袭。
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忾(kài):愤恨,愤怒。
工力悉敌: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势均力敌:也说力敌势均。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jǔ)。” 敌:力量相当。
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因噎废食:因为吃东西噎住,索性就什么也不吃了。比喻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把应该做的事情停下来不干了。《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后用“舍生取义”表示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火中取栗: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工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
取而代之:《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原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代替他。后泛指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予取予求: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汝),女(汝)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汝)疵瑕也。” 后指任意索取。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有它的原因。
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
克敌制胜: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前因后果:事情的起因和其后的结果,指事情的全过程。
如临大敌:临:面临。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
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资不抵债:全部资产抵偿不了债务。
偷奸取巧:用狡猾的手段使自己不费力而得到好处:他这人专会~,干事全凭一张嘴。
杀鸡取卵: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因果报应:佛教用语。说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祸得福:变坏事为好事。
就地取材:就:随。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多指应得的报酬或应收的费用):我要是治不好你的病,~。
敌众我寡:敌方人数多,我方人数少。形容双方对峙,众寡悬殊。
探囊取物:手伸到口袋里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新五代史·南唐世家》:“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囊:口袋。
以貌取人:根据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品质或才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大敌当前:当:面对。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宜:适当。
断章取义:不顾文章 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丰取刻与: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逆取顺守: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八面受敌: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
摧坚陷敌:击败敌人的精锐,摧毁敌军的阵地。
因公假私:借公务谋取私利。
因循敷衍:因循:沿袭;敷衍:应付。指因袭旧套,搪塞应付,不思长进。
取与不和: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
囊中取物:囊:口袋。
资浅望轻:资历浅,
水则资车:在水路上通船时,应该取来车辆备用。比喻有备无患。
予求予取:从我这里求(财物)
祸因恶积:遭受灾祸的因素是罪恶的积累。指坏事做多了便会招致灾祸。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道觋》:“看修行似福缘善庆,论因果是祸因恶积。”示例:他怎么就没有~的常识?
取青妃白:取青媲白。同“取青媲白”。
因缘为市:旧指官吏借不公正的判决,收受贿赂。
瑚琏之资: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资浅齿少:资历浅,年纪轻。
卵石不敌: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
天资雄厚:具有想象或发明的天生的能力。
取友必端:正派的人选择朋友必然端正。
因循守旧: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
因噎去食: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取容当世:比喻博取当权者的欢喜。
资斧困竭:指盘缠很少或已经用完。
敌惠敌怨:犹言报德报怨。
明弃暗取:表面上推辞放弃而暗中偷偷拿取。
指敌忘身:形容勇猛杀敌,舍生忘死。
凿空取办:指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同心敌忾: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临锋决敌:谓面对兵锋与敌决胜。《後汉书·郑太传》:“孔公緒 清談高論,嘘枯吹生。並無軍旅之才,執鋭之幹。臨鋒決敵,非公之儔。”《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謂臨兵鋒而與敵人決勝負也。”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自取罪戾: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一介不取: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以名取士:名:名声;取:取用。依据名望的高低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
按劳取酬:按照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取得相应的报酬。
力敌万夫:形容勇力超人。
因循苟且:沿袭旧的,敷衍应付。
望尘知敌:形容经验非常丰富。
市骏之资:市骏:指买骏马。比喻尽力寻求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