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辀格磔 gōu zhōu gé zhé
钩辀格磔的意思
鹧鸪的叫声。
1. 【解释】:鹧鸪的叫声。
2. 【出自】: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3. 【示例】:曲诘崎岖,乃双声也;~,乃叠韵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二
成语词典:钩辀格磔
不拘一格 [ bù jū yī gé ]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别具一格 [ bié jù yī gé ] 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格格不入 [ gé gé bù rù ]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常用来表示两种事物或人在观念、性格、氛围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冲突。
钩心斗角 [ gōu xīn dòu jiǎo ]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格杀勿论 [ gé shā wù lùn ] 指对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按法律规定当场打死不予追究责任。
格物致知 [ gé wù zhì zhī ] 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三等九格 [ sān děng jiǔ gé ] 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降格以求 [ jiàng gé yǐ qiú ] 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穷理格物 [ qióng lǐ gé wù ] 穷究事物的道理。
形格势禁 [ xíng gé shì jìn ] 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
格格不吐 [ gé gé bù tǔ ] 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格高意远 [ gé gāo yì yuǎn ]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有耻且格 [ yǒu chǐ qiě gé ] 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格其非心 [ gé qí fēi xīn ] 指纠正错误、不正确的思想。
降格相从 [ jiàng gé xiāng cóng ]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指屈己从人。
钩辀格磔 [ gōu zhōu gé zhé ] 鹧鸪的叫声。
格天彻地 [ gé tiān chè dì ] 感天动地。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此種精誠,格天徹地,嘔血剖心,能與 龍比 並忠,曾 閔 齊孝。”
致知格物 [ zhì zhī gé wù ] 推究事物原理法则总结为理性知识。
格于成例 [ gé yú chéng lì ]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破格任用 [ pò gé rèn yòng ] 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格格不纳 [ gé gé bù nà ] 指难以接受。
格物穷理 [ gé wù qióng lǐ ] 穷究事物的道理。
训格之言 [ xùn gé zhī yán ]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马毛猬磔 [ mǎ máo wèi zhé ] 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聊备一格 [ liáo bèi yī gé ] 姑且当做一种规格,表示暂且用来充数。
格不相入 [ gé bù xiāng rù ] 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万事大吉 [ wàn shì dà jí ] 指一切事情都已办好,处境顺利圆满,常含“事情已完成,无需再担心”的意味,有时也带贬义,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油嘴滑舌 [ yóu zuǐ huá shé ] 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态度轻浮不诚恳,常用以批评人花言巧语、狡辩或刻意讨好他人的言语表现。
七七八八 [ qī qī bā bā ] 形容数量不多或事物大致齐全、差不多;也指做事不认真、不彻底,杂乱无章的状态;方言中可表示接近完成或大致符合预期。
家长里短 [ jiā cháng lǐ duǎn ] 指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或邻里间的家长里短、琐碎杂事,多形容谈论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事务。
苦口婆心 [ kǔ kǒu pó xīn ] 指用真挚耐心的话语反复劝说,形容待人真诚且极具耐心地恳切规劝,多含褒义。
亲力亲为 [ qīn lì qīn wéi ] 指不依靠他人,亲自参与并动手做某事,强调做事的主动性和亲历性,多形容人对待事务认真负责、事必躬亲的态度。
金口玉言 [ jīn kǒu yù yán ] 旧指皇帝说的话,亦泛指不可改变的权威性的话。现多用来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含讽刺意味)。
金石为开 [ jīn shí wéi kāi ] 连金石都能被打开,形容只要人心诚意足够坚定,再难的事情也能成功,多用来强调真诚与毅力的重要性。
出人意料 [ chū rén yì liào ] 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刁钻刻薄 [ diāo zuān kè bó ] 形容人狡猾、精明,待人处事冷酷无情,说话尖酸刻薄,喜欢刁难别人,缺乏宽容和善意。
弃明投暗 [ qì míng tóu àn ] 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道路,投向黑暗的、错误的一方,形容背离正义或良善,选择与恶势力为伍,也指人放弃好的处境而走向坏的境地。
太平无事 [ tài píng wú shì ] 指社会或生活平安稳定,没有事故或灾祸发生,形容局势安宁、一切正常。
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敲锣打鼓 [ qiāo luó dǎ gǔ ] 指用敲锣打鼓的方式制造热闹的氛围,多形容场面喜庆、隆重或行为高调张扬;也可比喻大张旗鼓地宣扬某事,含夸张的意味,常用于庆祝、欢迎、宣传等场景。
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形容人十分愤怒。“勃然”是突然的意思,整个成语强调愤怒情绪的突然爆发。
百战不殆 [ bǎi zhàn bù dài ]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殆:危险。
曾几何时 [ céng jǐ hé shí ] 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常带有感慨的意味,强调过去的某个时间距离现在并不遥远,但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独断专行 [ dú duàn zhuān xíng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拔刀相助 [ bá dāo xiāng zhù ] 指遇见不平之事,拔出刀来帮助被欺负的一方,形容人见义勇为、仗义助人的行为,强调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正义之举。
天怒人怨 [ tiān nù rén yuàn ] 指做事违背天理人情,激起极大公愤,连上天都感到愤怒,百姓也怨恨不已,形容作恶多端引发的强烈不满。
仁人志士 [ rén rén zhì shì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鸿才大略 [ hóng cái dà lüè ] 指卓越的才华和远大的谋略,形容人具备杰出的才能与宏大的抱负,常用于称赞政治家、军事家等在才能与谋略上的非凡表现。
众叛亲离 [ zhòng pàn qīn lí ] 形容人因行为失当或作恶多端,导致众人背叛、亲人疏离,处于完全孤立的境地。
守身如玉 [ shǒu shēn rú yù ] 保持节操,像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