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辀格磔 gōu zhōu gé zhé

钩辀格磔的意思

鹧鸪的叫声。

1. 【解释】:鹧鸪的叫声。

2. 【出自】: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3. 【示例】:曲诘崎岖,乃双声也;~,乃叠韵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前集》卷二

钩格磔

成语词典:钩辀格磔

不拘一格 [ bù jū yī gé ]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别具一格 [ bié jù yī gé ] 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格格不入 [ gé gé bù rù ]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常用来表示两种事物或人在观念、性格、氛围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冲突。

钩心斗角 [ gōu xīn dòu jiǎo ]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格杀勿论 [ gé shā wù lùn ] 指对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按法律规定当场打死不予追究责任。  

格物致知 [ gé wù zhì zhī ] 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三等九格 [ sān děng jiǔ gé ] 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降格以求 [ jiàng gé yǐ qiú ] 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去寻求。

穷理格物 [ qióng lǐ gé wù ] 穷究事物的道理。

形格势禁 [ xíng gé shì jìn ] 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

格格不吐 [ gé gé bù tǔ ] 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格高意远 [ gé gāo yì yuǎn ]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有耻且格 [ yǒu chǐ qiě gé ] 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格其非心 [ gé qí fēi xīn ] 指纠正错误、不正确的思想。

降格相从 [ jiàng gé xiāng cóng ]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指屈己从人。

钩辀格磔 [ gōu zhōu gé zhé ] 鹧鸪的叫声。

格天彻地 [ gé tiān chè dì ] 感天动地。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此種精誠,格天徹地,嘔血剖心,能與 龍比 並忠,曾 閔 齊孝。”

致知格物 [ zhì zhī gé wù ] 推究事物原理法则总结为理性知识。

格于成例 [ gé yú chéng lì ]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破格任用 [ pò gé rèn yòng ] 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格格不纳 [ gé gé bù nà ] 指难以接受。

格物穷理 [ gé wù qióng lǐ ] 穷究事物的道理。

训格之言 [ xùn gé zhī yán ]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马毛猬磔 [ mǎ máo wèi zhé ] 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聊备一格 [ liáo bèi yī gé ] 姑且当做一种规格,表示暂且用来充数。

格不相入 [ gé bù xiāng rù ] 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适逢其会 [ shì féng qí huì ] 适:正,恰好;逢:遇到;会:时机。恰巧碰上那个机会或时机。

仁义道德 [ rén yì dào dé ] 原指仁爱、正义、道德规范,是儒家思想中推崇的伦理准则;现多用来形容表面讲道德规范,实则未必真正践行,有时含讽刺意味。

白头到老 [ bái tóu dào lǎo ] 夫妻共同生活到老,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相伴一生。

罪孽深重 [ zuì niè shēn zhòng ] 孽:罪恶。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人声鼎沸 [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如同鼎中的水沸腾一般,强调场面喧闹、人声嘈杂。

恰到好处 [ qià dào hǎo chù ] 指说话、做事正好达到合适的程度,既不过分也不欠缺,分寸把握得极为恰当。

三宫六院 [ sān gōng liù yuàn ] 原指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建筑群,后泛指帝王的妃嫔众多,代指帝王的后宫妃嫔体系。

获益匪浅 [ huò yì fěi qiǎn ] 指得到的益处非常多,形容收获极大,通常用于经历某事或学习某知识后获得深刻启发。

以身殉职 [ yǐ shēn xùn zhí ] 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市井无赖 [ shì jǐng wú lài ] 指生活在市井中品行卑劣、蛮横无理、游手好闲的人,含贬义,侧重形容人行为无赖、缺乏道德操守。

一语成谶 [ yī yǔ chéng chèn ] 指一句不吉利的话竟变成了现实,多形容预言或无意中说的话最终应验,带有无奈或不祥的意味。

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形容言行举止十分慎重,不敢疏忽大意,做事时保持高度警惕,力求避免失误或危险。  

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原指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颜色却比蓝草更深,后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红男绿女 [ hóng nán lǜ nǚ ] 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

不绝于耳 [ bù jué yú ěr ] 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形容声音持续不断地传入耳中,强调声音的连续性和频繁性。

英雄豪杰 [ yīng xióng háo jié ] 指才能超群、勇武过人或具有崇高志向、成就伟业的人,多形容在历史进程或社会活动中表现卓越的杰出人物。

自掘坟墓 [ zì jué fén mù ] 自己挖好了坟墓,比喻亲手为自己制造灾难或祸患,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敬而远之 [ jìng ér yuǎn zhī ] 表示尊敬,但又不愿意接近。

开山鼻祖 [ kāi shān bí zǔ ] 指某一学术流派、技艺行业或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强调其在领域内的开创性地位和历史贡献。

天大地大 [ tiān dà dì dà ] 形容天地广阔无边,也指事物范围极广或极为重要(多含夸张意味,强调“极大”的概念)。

穷家富路 [ qióng jiā fù lù ] 指居家过日子可以节俭朴素,但出门在外(尤其指远行)应多带钱财,以备不时之需,避免因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

机不可失 [ jī bù kě shī ] 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误入歧途 [ wù rù qí tú ] 指因迷惑、失误或受他人影响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强调偏离正确方向或误入邪路的状态,多用来形容行为、选择或人生轨迹的偏差。

前车之鉴 [ qián chē zhī jiàn ] 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