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失措 jǔ zhǐ shī cuò
举止失措的意思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1. 【解释】: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2. 【出自】: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
3. 【示例】: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举止失措的近义词
手足无措
成语词典:举止失措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表示对丈夫尊敬。后因称夫妇相敬为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成容易,毫不费力。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孤单失群:形容孤单、无所依靠的人(或动物),不能与伙伴合群。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流离失所: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哑然失笑:见到或听到好笑的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哑(旧读è)。
失之交臂:也说交臂失之。《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 形容当面错过了好机会。交臂:胳膊碰胳膊,指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
饮鸩止渴:《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鸩(zhèn):毒酒。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叹为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意思是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别的乐舞不必再看了。后用“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必须做好防洪准备工作,以免雨季到来时~。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补 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偿(cháng)。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百无一失:形容有充分把握,不会出错。
轻举妄动:没有经过仔细考虑,就轻率地行动。
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失之毫厘: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毫厘:长度的小单位,十毫为一厘。
大失水准:指表现远远低于平时或正常的水平,在能力、发挥等方面出现严重的失误或失常情况。
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举手之劳:形容事情很容易办到;不费事。
多此一举:做不必要的 、多余的事情:何必~。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汉刘珍等《东观汉记·耿弇传》:“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 举:动作,举动。
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言多语失:话说多了就难免出错。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比喻拿不定主意。《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举足轻重:《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意外情况等时慌乱不安的状态。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显出一种优雅的风度。
怅然若失: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记载,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喝,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 容照顾不过来。
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患得患失: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掉。《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原指忧患禄位之得失。后用来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举国上下: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举目无亲:形容只身在外,十分孤单。
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执行命令坚决迅速。《韩非子·八经》:“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不识抬举: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用于指责人)。
张皇失措:慌张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举首奋臂:犹昂首振臂。谓振作奋发。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民爲積欠所壓,如負千鈞而行,免於僵仆則幸矣;何暇舉首奮臂,以營求於一飽之外哉?”
举箸提笔:意为拿筷子和提笔。
瞽言妄举: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举善荐贤: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一噎止餐:犹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举鼎绝膑: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以火止沸: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临崖失马: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明 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臨崖失馬,有何勞頓?”参见“臨崖勒馬”。
止足之戒:止:停止;戒:戒心。知道满足,适可而止的戒心。
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抽薪止沸:把锅底下燃着的柴抽掉,使锅里的水不再翻滚。比喻解决问题从根本上着手。
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兔起凫举:凫:野鸭。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惊恐失色: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绝薪止火:绝:断绝;薪:柴草。断绝柴草,使火停止燃烧。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谨毛失貌: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举踵思慕:思之深,念之切,至踮脚而望。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亦作“舉踵思望”。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蓋聞中國至仁,德洋恩普……舉踵思望,如枯旱之望雨。”
援鳖失龟:比喻得不偿失。
坐失机宜:白白地失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