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耳听八方的意思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1. 【解释】: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2. 【出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六回:“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3.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形容人很机警
耳听八方的近义词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百样玲珑
耳听八方的反义词
不闻不问、闭目塞听
成语词典:耳听八方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八仙过海:谚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七上八下: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耳聪目明: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掩耳盗铃:偷铃铛的人怕铃响,把自己耳朵堵住,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掩:捂。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悉听尊便:一切由您的意思。
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计谋。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五:“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方:方法。计:计谋。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地上~地堆放着各种农具。
来日方长:将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
正儿八经:很正经;严肃认真:他是个~的庄稼人。咱们~地请他来吃顿饭。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道听途说:路上听到的 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论语 阳货》:“道听而塗(途)说,德之弃也。”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诗经·邶风·旄丘》:“褎(yòu)如充耳。” 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
娓娓动听: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
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俯首帖耳:形容卑恭顺从的样子。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通“濡”)耳染,不学以能。”濡(r ú):沾湿。染:沾染。
贻笑大方:也说见笑大方。给懂行的人留下笑柄。《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见笑。大方:专家,内行人。
如雷贯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三国演义》第八回:“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听人讲话时的客气话。元周权《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天方夜谭: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后多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他刚才说的简直就是~!
千儿八百:一千左右。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块儿八毛:一元钱或比一元钱略少。也说块儿八角。
十有八九: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胡说八道:胡说
忠言逆耳:忠诚直率的劝告听起来不大舒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忠言拂于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逆耳:不顺耳。
听之任之:(对坏现象)听任它发展,而不加过问。
七七八八:犹言差不多。
天各一方:指彼此相隔遥远,难于相见。
脸红耳热: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老八辈子:形容年代久远或古老、陈腐:这是~的话了,没人听了。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上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戏曲和近代小说中常说持有皇帝赏赐的上方宝剑的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上方:制作或储藏御用器物的官署。也作尚方)。现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使人们视听混乱,分辨不清是非。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
杂七杂八:形容多而杂。
七老八十:七八十岁,指年纪很老:别看他~的,身体硬朗着呢。
七拼八凑: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引申为胡乱凑合。
隔墙有耳: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
尚方宝剑:也作上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古代戏曲、小说中讲,大臣被授予尚方宝剑,就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尚方:古代制作或储藏皇帝用的器物的官署。
肥头大耳: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掩人耳目:遮着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骗别人。
言听计从:对某人说的话,出的主意,全都听信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
圆颅方趾:《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后来用“圆颅方趾”指人类。
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稿子涂改得~,很多字都看不清楚。他越想越没主意,心里~的。
淆乱视听:视听:看和听。混淆是非,以扰乱人们的视听。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七嘴八舌:人多口杂,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八拜之交:拜把子(旧时结为异姓兄弟)的关系。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多而敞亮。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对各方面都敷衍得很周到。
听聪视明:听:听觉;聪:灵敏;视:视觉;明:清楚。听得清,看得明。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计绌方匮: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闭门塞听:关上房门,堵住耳朵。
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時治經者各有師承……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後世稗耳販目之學也。”
零七碎八:犹言零七八碎。零碎而纷乱。
八面受敌: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
五行八作:泛指各种行业(作:作坊)。
三臡八菹: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目击耳闻: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七青八黄:指钱财。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