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难副 míng gāo nán fù
名高难副的意思
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1. 【解释】: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2. 【出自】:《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 【示例】:当时文人,皆邵之下,但以不持威仪,名高难副,朝廷不令出境。 ◎《北史·邢邵传》
名高难副的近义词
名不副实、名过其实
成语词典:名高难副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步步登高:登:升。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古代行军时持茅(当作旗)的走在前面的叫前茅。《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闻名遐迩: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符实。也说徒有其名。
多灾多难:形容灾难很多。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
高枕无忧: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地睡大觉。《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后多用来形容平安无事,无忧无虑。
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艰难险阻:指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兴:兴致。采:精神。
远近闻名: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高高的,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天高地厚:形容恩情深厚。
步履艰难: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难能可贵:做到了难于做到的事,其行动很可贵,值得赞赏。宋苏轼《荀卿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居高临下: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形容所居位置可以控制全局、极为有利。
名副其实:也说名符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相称,符合。
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宋史·程颢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骛:追求。
毁家纾难:《左传·庄公三十年》:“鬬穀(gòu)於(wū)菟(tú)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后用“毁家纾难”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纾(shū):缓和。难(nàn)。
擢发难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问须贾有多少罪,须贾回答:“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后用“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难以数清。擢发:拔下头发。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诉说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故用“罄竹难书”比喻罪恶很多,难以写完。竹:竹简,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淮南子·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一部》:“天,颠也。至高无上。”
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高屋建瓴:在高屋的顶上把瓶子中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有利形势。《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建:倾倒。瓴(líng):盛水的东西。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 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声名狼藉:《史记·蒙恬列传》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后用声名狼藉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狼藉(jí):乱七八糟。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排难解纷:原指给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后指调停双方争执。难(nàn)。
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高风亮节:也说高风峻节。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心也。”
难以置信:难于使人相信。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朱文元 ﹞先在 徐 班,以年未五十,故無所表見,至 洪 班則聲名鵲起,班中人稱爲戲忠臣。”
巧立名目: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编造理由定出一些名目。
臭名昭著:臭名声人人知道。昭著:非常显明。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艰难困苦: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
覆水难收:泼在地上的水 再也不能收回了。相传汉时朱买臣,原来家境贫穷,其妻要求离异。后买臣做了大官,其妻又要求复婚。买臣取一盆水泼在地上,让她再收回来,表示夫妻关系已无可挽回。后用来比喻某事已成定局,无可 挽回。
大难临头: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名落孙山:宋范公偁《过庭录》第六十一条记载,孙山考取了末名举人,回乡后,有人问他:“我的儿子考中没有?” 孙山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意思是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你的儿子还在孙山的后边。后指考试没有考取或选拔时没被录取。解(jiè)。
高不可攀:高得没法攀登,多指难以达到或攀附。
困难重重:指一个人或一件事面临的困难非常多,一层又一层,形容处境艰难。
排忧解难:排除忧虑,解除危难。
棋高一着:一着: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棋艺高人一步。也比喻技高一等。
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为难的事:他不会唱戏,你偏要他唱,这不是~吗?
劫数难逃: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盛情难却: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
难兄难弟:原指兄弟二人都非常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用,讥讽二人同样坏。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臭名远扬: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无名小卒:比喻没有名气的人。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盛名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自命清高: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在所难免:免:避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难如登天:形容难办的事。
尊姓大名:姓名的尊称。
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展翅高飞:指鸟展开翅膀远远飞走了。亦比喻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排除万难: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