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方瓦合 huǐ fāng wǎ hé
毁方瓦合的意思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1. 【解释】: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2. 【出自】: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3. 【示例】:故《儒行》欲毁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尘。 ◎宋·俞文豹《吹剑录》
成语词典:毁方瓦合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人们从~来到北京。我们小组里的人来自~。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毁于一旦:在一天之内就毁掉了。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毁掉了。《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添砖加瓦:比喻为宏伟的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我们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
悲欢离合:指人生中经常遇到的悲伤、欢乐、离别、团聚四种境遇。
貌合神离:也说貌合心离。表面上关系不错,实际上是两条心。《素书·遵义》:“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毁誉参半:毁谤和赞誉各占一半:对这部电视剧众说纷纭,~。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计谋。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五:“譬如捉贼相似,须是着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方:方法。计:计谋。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来日方长:将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落落大方: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也说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贻笑大方:也说见笑大方。给懂行的人留下笑柄。《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见笑。大方:专家,内行人。
毁家纾难:《左传·庄公三十年》:“鬬穀(gòu)於(wū)菟(tú)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后用“毁家纾难”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纾(shū):缓和。难(nàn)。
珠联璧合:《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为连珠。” 意思是说日月就像美玉结合在一起,五星(指水、金、火、木、土五个行星)就像珍珠联串在一起。后用“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璧:美玉。
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指谣言坏话久而久之可以致人于死地。毁:坏话。销:熔化。
里应外合: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乌合之众:像乌鸦似地聚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乌合:像乌鸦似地聚合。
天方夜谭: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内容富于神话色彩。后多用来比喻虚妄荒诞的言论:他刚才说的简直就是~!
教导有方: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百年好合:夫妻永远和好之意。
天各一方:指彼此相隔遥远,难于相见。
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意见一致,彼此很合得来。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不合时宜: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上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戏曲和近代小说中常说持有皇帝赏赐的上方宝剑的大臣,有先斩后奏的权力(上方:制作或储藏御用器物的官署。也作尚方)。现多比喻上级特许的权力。
想方设法:想尽办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精诚合作:真心诚意地团结协作。指双方或多方秉持着真诚、专注、负责的态度共同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强调合作中的真诚和专注程度。
志在四方: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合情合理:合乎情理。
尚方宝剑:也作上方宝剑。皇帝用的宝剑。古代戏曲、小说中讲,大臣被授予尚方宝剑,就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尚方:古代制作或储藏皇帝用的器物的官署。
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的颂词)。
同流合污:《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用以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圆颅方趾:《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后来用“圆颅方趾”指人类。
分工合作: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败家毁业:使家庭破败,事业毁灭。指因行为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家族、个人事业等走向衰败。
一拍即合:一拍击就合乎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地达到了一致。
不劣方头: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计绌方匮:计谋不足,方略匮竭。
合不拢嘴: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毁不灭性: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
毁冠裂裳:毁坏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彻底决裂的意思。
毁誉不一: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同心合意:指心志一致。同“同心一意”。
云合雾集:比喻聚集迅速。
蜂合豕突: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日月合璧: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杖钺一方:比喻掌握兵权或驻扎一方。
不成三瓦: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分进合击: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乌合之师: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
如日方升:像太阳刚刚升起来一样。比喻新生事物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如日方中: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盂方水方: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凿枘圆方:凿:榫眼;枘:榫头。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破瓦颓垣:破屋断墙。形容残破废弃的建筑。
朝升暮合:零碎卖米。形容生活困难。
方斯蔑如:方:比;斯:此;蔑:没有。与此相比,没有比得上的。多指为人的情操。
殊方异类:不同的地方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
裂冠毁冕:比喻背弃王室。《左传·昭公九年》:“王使 詹桓伯 辭於 晉,曰:‘……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南史·齐纪上·高帝》:“桂陽 負衆,輕問九鼎,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烈火焚於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羣后憂惶,元戎無主。”
游必有方: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孟子·离娄下》:“湯 執中,立賢無方。”焦循 正义:“方,常也……惟賢則立,而無常法,乃申上執中之有權。”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此必得虚明爲國、淡名利忘報復之人,柄政當朝,立賢無方,庶可辦也。”
龟玉毁椟: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毁瓦画墁:打碎屋瓦,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
安安合适:刚刚适合,恰好相合。
桑落瓦解: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同谘合谋:共同商量谋划。
流离遇合:流离失所又再团聚。流离,流转,离散。遇合,指遇到赏识自己的人。
黄钟毁弃:中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律。黄钟为阳六律中的第一律。这里的黄钟指一种器大声洪的乐器。黄钟毁弃比喻贤才遭受打击或摈弃。《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祖传秘方: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
官不易方:方:标准,准则。掌握政权的人不改变行政方针。形容政局稳定,政策得人心。
风云会合:风云:指难得的好机会;会合: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
论高寡合: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毁舟为杕: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