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答诏 liú yì dá zhào
1. 拼音:Liú Yì dá zhào
2. 意思:指敢于直言进谏,在君主或上级面前坦率陈述意见,形容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品格。
3. 出处:《晋书·刘毅传》载,晋武帝问刘毅“朕可方汉何帝”,刘毅直言其不如汉恒帝、汉灵帝,因恒、灵卖官钱入国库,而武帝卖官钱入私门,武帝最终称赞其“有绛侯之风”。
4. 近义词:
直言敢谏:直率地进言劝谏,不畏惧权势,侧重敢于表达真实意见。
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承,强调品格正直,不迎合他人。
犯颜直谏: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直言规劝,侧重不顾忌身份地位的直言。
直抒己见:坦率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强调表达的直接性与坦诚。
骨鲠在喉: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难受,侧重内心有话必说的冲动。
5. 反义词:
阿谀奉承: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与直言进谏完全相反。
唯唯诺诺: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见,侧重不敢表达真实想法。
溜须拍马:比喻谄媚奉承,通过讨好他人获取利益,强调行为上的逢迎。
钳口结舌:闭紧嘴巴,不敢说话,形容因畏惧而沉默不语,侧重不敢直言。
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强调为求自保而沉默。
6. 例句:
朝堂之上,若多些刘毅答诏般的臣子,朝政必能少些弊端。
他虽官职低微,却有刘毅答诏的勇气,当众指出政策漏洞。
史书推崇刘毅答诏的精神,因其彰显了臣子的担当与风骨。
现代人谈直言进谏,常以刘毅答诏为例,赞其胆识过人。
剧中谏官效仿刘毅答诏,冒死呈上弹劾权贵的奏折。
会议上,他如刘毅答诏般直言:“此方案忽略了基层实际困难。”
若没有刘毅答诏的直言,晋武帝或许难知卖官之弊的危害。
老师教导我们:直言需有智慧,而非盲目效仿刘毅答诏。
职场中敢学刘毅答诏者不多,多数人选择明哲保身。
读《刘毅传》,最敬佩他答诏时那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果敢。
成语词典:刘毅答诏
答非所问 [ dá fēi suǒ wèn ] 回答的内容不是对方所提出的问题。
毅然决然 [ yì rán jué rán ]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抉择或困难时,表现出的坚定决心和果断行动。
笑而不答 [ xiào ér bù dá ] 指只是微笑着,并不回答,形容有意不回答问题或不表明态度。
爱答不理 [ ài dā bù lǐ ] 指对人态度冷淡,故意不理睬,表现出漠不关心或不耐烦的样子。
刚毅不屈 [ gāng yì bù qū ] 指性格刚强坚毅,面对压力、困难或威胁时绝不屈服,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立场。
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指回答问题像流水一样流畅自然,形容思维敏捷、口才好,应答迅速而流利。
问一答十 [ wèn yī dá shí ] 指回答问题时内容详尽,甚至超出所问范围,形容人思维敏捷、口才出众,或说话絮叨、回答过于繁琐。
刘毅答诏 [ liú yì dá zhào ] 指敢于谏诤。
答问如流 [ dá wèn rú liú ] 指回答问题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思维敏捷、口才出众,对所问内容能够迅速且流利地应答。
有问必答 [ yǒu wèn bì dá ] 指只要有人提问,就一定会给出回答,形容态度热情、有耐心,对问题知无不言。
响答影随 [ xiǎng dá yǐng suí ] 如应声和答、形影相随。比喻两者紧密相连。
桃来李答 [ táo lái lǐ dá ] 比喻互相酬赠。
凭几之诏 [ píng jǐ zhī zhào ] 指皇帝临终遗诏。
一递一答 [ yī dì yī dá ] 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互相应答。
强毅果敢 [ qiáng yì guǒ gǎn ] 形容顽强坚毅,敢作敢为。
破丢不答 [ pò diū bù dá ] 犹言破破烂烂。
礼无不答 [ lǐ wú bù dá ]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羞人答答 [ xiū rén dā dā ] 状态词。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弘毅宽厚 [ hóng yì kuān hòu ] 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问官答花 [ wèn guān dá huā ] 指答非所问。
问十答十 [ wèn shí dá shí ] 形容见多识广。
聪明英毅 [ cōng míng yīng yì ] 聪明:智力高,天资好;毅:坚定而有决断。智力超人,英明果断。
刚毅木讷 [ gāng yì mù nè ]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应答如注 [ yìng dá rú zhù ] 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御驾亲征 [ yù jià qīn zhēng ] 指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出征作战,也可比喻最高领导者亲自出面处理重要事务,强调领导者亲赴一线的决断与担当。
吊儿郎当 [ diào er láng dāng ]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的样子,多含贬义。
走南闯北 [ zǒu nán chuǎng běi ]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各地,形容人阅历丰富、到过很多地方。
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也可形容人很有精神、很自信的样子。
平地青云 [ píng dì qīng yún ] 从平坦的地面突然升到高空,比喻人突然得志,地位、境遇等迅速提升,获得显著的成功或飞跃式的发展。
倍道而行 [ bèi dào ér xíng ]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形容加速前进,通常用于表示赶路或者追求某个目标时的急切状态。
居心不良 [ jū xīn bù liáng ] 心地不好,怀着恶意,存有坏心眼。
后生可畏 [ hòu shēng kě wèi ] 指年轻人往往具有强大的潜力和创造力,值得敬畏,多用来称赞后辈超越前人,未来可期。
殊途同归 [ shū tú tóng guī ] 指通过不同的途径或方法,最终达到相同的目标或结果,强调过程虽异但结局一致。
搬石砸脚 [ bān shí zá jiǎo ] 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想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强调行为的自食其果和弄巧成拙。
速战速决 [ sù zhàn sù jué ] 指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迅速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强调行动的快速和高效。
随心所欲 [ suí xīn suǒ yù ] 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手到擒来 [ shǒu dào qín lái ] 一伸手就能把敌人擒住,形容做事很容易,毫不费力就能成功,也指技艺娴熟或把握极大,事情轻易就能完成。
人才辈出 [ rén cái bèi chū ] 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从中作梗 [ cóng zhōng zuò gěng ] 指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故意制造障碍、设置困难,干扰事情的顺利进行。
三言二语 [ sān yán èr yǔ ] 指用很少的几句话就能说完,形容言语简短精炼,不繁琐。
得不偿失 [ dé bù cháng shī ]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近朱者赤 [ jìn zhū zhě chì ] 靠着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常与“近墨者黑”连用。
为今之计 [ wéi jīn zhī jì ] 指在当前的情况下,最应该采取的计策或办法,强调针对当下局势的应对策略。
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不分亲疏厚薄,同等看待,不偏袒任何一方。
百花齐放 [ bǎi huā qí fàng ]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金蝉脱壳 [ jīn chán tuō qiào ] 指蝉幼虫蜕变时,利用蝉壳留下的空壳逃脱,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多形容巧妙地摆脱困境或掩盖真实意图。
坐而论道 [ zuò ér lùn dào ] 指空谈大道理,只坐在那里谈论理论,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多含贬义,强调缺乏实践的空谈行为。
落花流水 [ luò huā liú shuǐ ] 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人迹罕至 [ rén jì hǎn zhì ] 指人的足迹很少到达,形容地方偏僻荒凉,极少有人活动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