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语 sān yán èr yǔ
三言二语的意思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两句话。 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三言二语的近义词
三言两语
成语词典:三言二语
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桃红柳绿,~。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的含有讥讽意味的话。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清楚的、明确的、坦白的。
再三再四:重复好几次。
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
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张三李四: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二话不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两面三刀: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火冒三丈:形容怒气特别大。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唐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同“窃窃”)如私语”。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约法三章:刘邦(汉高祖)占领秦都城咸阳后,为了收揽人心,废除秦朝的一些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豪杰”宣布“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表示“余悉除去秦法”,史称“约法三章”。后泛指订立共同遵守的简要条款。
三山五岳:三山: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语焉不详: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大言不惭:《论语 宪问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 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后形容说大话不觉惭愧。
不三不四:不正派:不要跟那些~的人来往。
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不由衷: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牙牙学语: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幼儿的早期教育从~阶段开始。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
隔三差五:每隔不久;时常:她~回娘家看看。也作隔三岔五。
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这两个人的思想~。
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指彼此重新和好。言:文言虚词,用于句首,没有实际意义。
退避三舍:春秋时,晋国同楚国在城濮(在今山东鄄城西南)作战,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金口玉言:极难得的可贵的话,封建社会多称皇帝讲的话,后来也用来泛指不能改变的话。
流言蜚语:《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后以流言蜚语指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蜚(fēi):同“飞”。
三番五次:屡次。
仗义执言: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愤激之情,~。
察言观色: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言简意赅: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或社会上各种行业。也用来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也说九流三教。
要言不烦: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
低三下四:形容卑贱没有骨气。
疾言厉色:也说疾言遽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颠三倒四:(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
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后用“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微:精深,精微。
毋庸讳言: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毋庸讳言,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书》:“夫告往知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者皆适。” 反:类推。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的。
名正言顺:《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嘉言懿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花香鸟语: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
丢三落四: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好(hào)忘事。
燕语莺啼: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形容亲热友好。现多指不和以后又言归于好。
言归正传:说话或写文章回到正题上来(评话和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占卦的),六婆指牙婆(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媒婆、师婆(女巫)、虔婆(鸨母)、药婆(给人治病的妇女)、稳婆(以接生为业的妇女)(见于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十)。旧社会里三姑六婆往往借着这类身份干坏事,因此通常用“三姑六婆”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喃喃自语: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谨言慎行:说话小心,做事谨慎。《礼记·缁衣》:“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语气温和。
温言软语:温和轻柔的话语,多形容女性说话的声音和态度温柔。
三跪九叩: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二道贩子:指从商店或别人手中买进货物,转手倒卖,从中牟利的人(多含贬义)。
妖言惑众:对人散布荒诞离奇的谎话,进行蛊惑。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也。”
一二三四:常指数目字,按顺序排列的前四个数字;也可形容条理分明、按部就班等。
轻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轻柔、细小,态度温和。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毫无二致: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