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知足常乐的意思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1.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2.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 【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知足常乐’。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知足常乐的近义词
心满意足、自得其乐、鼹鼠饮河
知足常乐的反义词
郁郁寡欢、得陇望蜀、巴蛇吞象、愤愤不平、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寸进尺
成语词典:知足常乐
乐极生悲:快乐到极点就会发生使人悲痛的事。
助人为乐:帮助人就是快乐。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登泰山而没能看到日出,总觉得~。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故意去做。
知己知彼:也说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意思是对敌我双方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后也用“知己知彼”泛指了解自己和对方。
知难而退: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比喻从事物的某些细微迹象就预料到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变化。《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手足情深:形容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好,感情深。 就好像是手足一样亲近,离不开,不可缺少。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捷足先登:也说疾足先得。脚步快,先登上去。比喻行动敏捷,首先达到目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捷:快,敏捷。
津津乐道: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神气十足:神气: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一反常态: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
不得而知:得:能够。没有办法知道。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辟的见解。灼(zhuó):明白。
恬不知耻: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不以为耻。
反复无常: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讲的话。比喻听厌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原作老生常谭。《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老生:年老的读书人。
众所周知:大家全都知道。
心满意足:非常满足。
非同寻常: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不足齿数: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
胼手胝足:手脚久受摩擦生了趼子。形容极其辛劳。
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科头跣足:不戴帽子,不穿鞋袜,形容生活贫困或行为散漫不受拘束。
其乐融融:融融,形容和乐自得的心情。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足智多谋: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
削足适履: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足:脚。履:鞋。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脚跳跃。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诗经·大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家给人足:也说人给家足。家家富裕,人人饱暖。《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给(jǐ)。
不足为虑:不值得忧虑担心。
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玩得高兴,~已是中午时分。
不知死活:形容不知厉害,冒昧从事。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立足之地: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知法犯法:懂得某项法令、规章而故意违犯。
亲如手足:像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
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丰衣足食: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知恩报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酒足饭饱: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吃喝玩乐:指过恣意享乐的生活。
品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举足轻重:《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原指处于两强间的有实力的人,只要稍微倾向一方,就能打破均势。后用来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
可想而知: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可以想见。
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足足有余: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
企足而待:也说翘足而待。抬起脚后跟来等着。表示很快就能实现。
先天不足: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后天失调。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显出一种优雅的风度。
乐善好施:爱做好事,喜欢施舍。
不知所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现多用来形容言语杂乱或不着边际。
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人之常情: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
死不足惜:足:值得;惜:吝惜或可惜。形容不怕死或死得没有价值。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怒。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
幸灾乐祸:对别人的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挂齿:挂在嘴上。
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做某一件事,感到乐在其中。
知遇之恩: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怡然自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家常便饭:家庭日常的饭食。
未卜先知:没有占卜就知道事情发展的结果。原来是古代一种用神道和迷信骗人的说法。后来有时用以比喻有预见性。
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喜怒哀乐:高兴、愤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知难而进:明知困难,却敢于向前。指迎着困难上。
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不知去向: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三足鼎立: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比喻三方面的势力对峙。
手足相残:指兄弟间相互残杀。比喻自相残杀或伤害。
情同手足: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